从外科医生到掌管八千亿健保总额的健保署长,李伯璋是任期最久的署长,更被说是对医界「最友好的署长」。他把健保改革视为「一生悬命」,从医疗现场第一线出身,李伯璋带着改革理念进入健保署。

「过去当医生能够照顾的病人、团队有限,但若是健保署长能做的范围更大」,李伯璋认为,推行一个好政策能受惠的人数会更多。

实际上,来健保署前,李伯璋就已启动他的改革之路。先前他在成大医院担任外科主任时,当时外科仅有两名住院医生,他尝试改善工作环境、提升工作品质,并启用专科护理医师分担医师工作量,并尽量留才、吸引成大医学院实习生投入,让住院医师数量提升至15名,当时不少人称「外科的春天来了」。

担任署长后,他除了善用科技提出诸多创新作为,推出虚拟健保卡、远距医疗等,也致力健保革新,希望落实使用者付费的精神,推动部分负担调整,近期也逐渐收到成效。

虽然部分负担新制因疫情影响暂缓上路,但仍跨出健保改革迈向使用者付费一大步,不但让医疗分级,减少不必要支出,合理运用健保资源,也能让医事人员获得合理给付,有更好的工作环境,这是他体恤医界的用心。

全国疫情升温,让健保远距医疗使用量大大提升,已有超过万家医疗机构响应。李伯璋并透露,未来就算疫情缓解,不排除对行动不便者,持续提供居家送药服务。

李伯璋担任健保署长至今,520刚好满六年,是在位最久的健保署长,在医界,他更是肾臟移植权威。当被问到来自医界背景是否对署长一职有所助益?他谦虚地说,自己没办法知道答案,但是不论先前是在医院当医生,还是现在当署长,他都秉持「带人带心」的想法,且从不逃避责任。

李伯璋说,洗肾病人一般都是固定给他看诊,如果开立药物病人吃了不舒服,病人有问题仍会回头找他,因此只能面对问题、尝试解决,也造就他不逃避问题的个性。如今身份转换,脱下白袍北漂到健保署,在政策推行制定时,仍得面对不同意见,他说,虽然会有平衡各界声音的压力,但是只要心中秉持「无私」念头,想着如何对民眾、对医界最好,压力就不会这么大。

李伯璋坦言,以前健保署外经常有民眾陈情、抗争,他认为健保署不应该是医界的敌人,应该是医界的朋友,政策的制定要考虑让医界好运作,也在这几年逐渐获得医界认同。过去就曾有位国策顾问劝医院「麦搁乱」,他认为李伯璋是他看过最好的署长,医界团体不断抗争把署长惹毛后,对医院也不见得有好处。另卫长陈时中更曾对李伯璋说,「我看你是对医界最友善的署长」。

李伯璋曾透露,健保署长是他最后一份公职。从医生起步到出任健保署长,一辈子与医疗为伍,他说,未来要做什么仍是未知数,但慈济人医会有收他当会员,若是可以去前线帮助病人也是不错的选项,毕竟赚钱不是自己人生唯一的道路。不过,他也幽默自我解嘲说「若是自己开业很麻烦,还要被健保署管」。

#病人 #健保 #医院 #医生 #健保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