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长柯文哲上任以来力推智慧城市,但市议员王浩发现,有不少北市获奖专案窒碍难行,或推出后鲜少有民眾使用,甚至还有得奖专案重新包装后再参赛,以刷新更多获奖纪录,他炮轰根本是「自嗨城市」。资讯局说明,专案受多种因素影响有终止的可能性,也并非在未评估下重复提报专案。

王浩指出,北市府2017年至2021年,共计编列1.6亿元智慧城市推动相关预算,歷次市长施政报告中也不忘宣传智慧城市政绩,并洋洋洒洒罗列获奖纪录。

但他调阅资料发现,北市2015年至2021年间共计61项专案获奖,其中有多达20项的获奖专案是出自北市府主办或协办的奖项,包括「智慧城市创新应用奖」获奖18项、「全球智慧城市联盟奖」获奖2项。他质疑,北市府花大钱「自己办比赛颁奖给自己」,再拿获奖纪录当成政绩宣扬。

王浩说,智慧城市创新应用奖是北市府与电脑同业公会共同举办,每年花费约1100万元,但北市近一半的获奖专案早已停止办理或无实际使用,另也不乏使用率不佳的项目,如物联网实验平台、士北科自驾车计画及信义路夜间自驾巴士计画等3项现已停止办理;广慈社宅整合管理平台与南港机宅人工智慧物联网平台等2项,则从来没有实际使用。

王浩更披露,北市府自2019年起每年花费300万元加码举办全球智慧城市联盟奖,竟将北市过去曾获智慧城市创新应用奖的专案重新包装后再度参赛,藉此刷新更多获奖纪录。

资讯局表示,北市府虽共同主办智慧城市论坛暨展览,但并非智慧城市创新应用奖及全球智慧城市联盟奖的主办单位,奖项都由主办单位聘请外部专门委员独立审查。

资讯局说,智慧城市相关奖项关注的议题方向、评分标准等皆有差异,因此挑选具获奖优势的专案进行报名,非在未评估下持续以同一专案重复提报,而北市推动智慧城市概念验证(PoC)创新实验专案受技术、服务模式或市场反应等因素影响,不免有终止的可能性。

#奖项 #智慧城市 #专案 #北市 #王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