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起,俄罗斯把藉由北溪1号管线输送到德国的天然气减少了6成,西方国家认为俄国把能源供应「武器化」,但事实上,类似作法是由美国先开的恶例。

德国有55%的天然气来自俄罗斯,在俄乌战争爆发后,虽然美国施压要各国「拒买」俄国天然气,但鑑于欧洲国家对俄国天然气的依赖过深,一直无法做到,俄国也藉着欧洲对其能源的依赖,要求买方以卢布支付购买而让卢布的匯率得到支撑。

但这次俄国突然减少对德国供气,且减供时机正好在德国总理与法国总统等人一起访问乌克兰,表达对乌国支持之时,外界因此认为报復与警告意味十足,西方人士也因此指责俄罗斯把能源「武器化」。

不过,开此先河者应该是美国。川普任内为了压制大陆,与大陆大打贸易战、关税战、科技战,其中就包括断绝全球对大陆的半导体供应。坦白说,美国这些手法中,影响最大的其实不是关税战,而是科技战,因为这是一种拿供应链当武器的作法,美国让供应链「武器化」的结果就是破坏已发展数十年的全球供应链的信任度,大家都想搞一套「自主产业、本土供应链」。

某个角度而言,美国是最常「公器私用」,把某些国际公共财用作打击异己武器的国家。最明显的是全球匯兑讯息体系,按理是属于全球共用的工具,但美国却利用其恶势力硬是要把其认定的敌对国家「驱逐出境」,前有伊朗、北韩,后有俄国都被美国赶了出去。

因此真要说把「经贸武器化」,美国堪称始作俑者,而且用得最多,俄国的「能源武器化」只是小儿科罢了。

#俄国天然气 #美国 #卢布 #能源 #天然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