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柜海运现货价近期弱势,据悉美西线部分货柜运价「保七」(每40呎柜7,000美元)不成,现货价跌破长约价,出现「倒挂」现象,欧洲线现货价死守1万美元,也岌岌可危,市场传出有托运客户计划与航商修改长约价,恐危及航商获利。

对此,航商普遍表示,尚未接获类似要求。进入第三季传统旺季,迎来开学小旺季拉货,接着感恩节、圣诞节等欧美年终购物大旺季出货,预期货量渐增、支撑运价甚或上行,长约客户大都为大型直客商,包括欧美大型零售商等,为确保舱位、管控成本,船货双方都会本于合约精神履约,不至于急着修改。

欧洲线高运价长约价1月上路、美国线高运价长约价5月落实,是法人认为航商今年获利优于去年关键之一,美国线长约效应约从6月起开始显现在财报上。

航运业界称,这二年货柜航商趁着高运价大赚,口袋很深,不会轻言杀价竞争,可透过调控航线舱位稳运价。目前货柜船虽不像过去二季需抢舱价高者得,但运价仍处于高檔小幅盘整,SCFI运价指数显示目前运价是疫前四倍价,因此货柜轮只要装载七、八成甚至半满,还是赚很多,目前现货价松动主要在货代端。

但为了稳运价,传出航商陆续在欧美航线进行空白航行,德鲁里统计6月20日至7月24日全球三大海运联盟共取消48个航次,2M联盟(马士基、地中海)取消23个航次最多、THE联盟(含阳明等)取消19个航次、海洋联盟(含长荣等)取消6个航次最少。

今年来货柜海运运价走势诡谲多变,业界表示,造成近期欧、美线现货价修正因素很多,包括上海封控效应、供应链断链、美国需求疲弱等,除非现货价跌幅超预期、或延续一段时间,才可能船货双方坐下来谈,疫情年高运价前所未见,才会衍生与合约价差距拉大的疑虑。

但高运价着实让货主客户承压,外媒报导援引海运费率基准平台Xeneta客户调查显示,若市况明显改变,七成受访者会设法重谈长约,11%会准备违约、寻找更划算的交易,仅18%无论市场变化,都会继续履行现有合约。

#联盟 #海运 #航次 #长约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