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政委兼经贸总谈判代表邓振中不日将赴华府,与美国贸易代表戴琪就「台美21世纪贸易倡议」进行首次谈判,而这也是邓振中期盼了三十年的谈判,到底要谈什么?预期会谈出什么结论,值得期待。
6月初,邓振中与美国副贸易代表毕昂奇晤谈后宣布启动「台美21世纪贸易倡议」,这个倡议的目标虽是签署台美自由贸易协定(FTA),但在拜登政府未获国会关税谈判授权的情况下,近期双方只能先谈贸易便捷化、法规订定原则、农业、反贪污、协助中小企业贸易、掌握数位贸易所带来的利益、推广以劳工为中心的贸易、支持环境及气候行动、标准、国营事业、非市场政策及做法等11项议题。
FTA的谈判重点原是在关税及市场准入,惟短期内台美不可能触及此一议题,因此邓振中称目前是用「堆积木的方法」来推动,先堆可以堆的积木,待时机成熟,再补上关税及市场准入这块积木,如此即可以完成我们理想中的台美FTA。
用堆积木的比喻,虽人人懂,但倡议中的便捷化、农业、标准、国营事业、非市场政策等11块积木,日后到底要怎么堆,是先堆我们的积木,还是先堆美方的积木?自月初记者会大略谈过之后,并未再听到行政院进一步的阐释,这11个议题譬如说农业,到底要谈什么?对我国的影响是什么?对我国农业发展的效益在哪里?行政院的说明不到40个字:「透过科学、以风险为基础的决策、採取透明完善法规作法等方式,寻求可促进农业贸易之法规。」寥寥数语,虽字字能懂,却句句不明白,实在很难理解日后双方到底要谈什么?
再如国营事业这个议题,行政院的叙述也是文言文:「认为国营或国家控制事业,及政府指定之独占事业不符市场常规的作法,会对国际贸易及投资造成显着扭曲。发展规范以确保相关政府控制事业依市场机制运作、公平监管,且不会接受扭曲贸易的非商业性援助。」这个说明,大概也无人能懂。
台美到底要谈什么?我方希望能达到什么目标?目前除了抛出一些名词之外,让外界比较听得懂的就是日后时机成熟,会签署理想中的台美FTA。然而,对于农业、标准、国营事业、非市场政策、推广以劳工为中心的贸易等等,到底美方想谈什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邓振中或行政院,或者经济部都应该对外说明,甚至应该儘速做政策影响评估才是。
犹记得,2013年6月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签署,当年马政府乐观得以为藉由此一协议,可促进服务业进入大陆市场的竞争力,让台湾经济迈入一个新里程碑,未料,却引来了排山倒海的抗争,当年在野党主席,也就是今天的行政院长苏贞昌严斥两岸服贸协议是黑箱协商,他说:「既然政府傲慢在先,我们一定要挡,让人民减少受害。」蔡英文也表示:「即使迫使政府必须和中国方面重开谈判,也在所不惜。」
随着在野党的批判,两岸服务贸易协议自此争议不断,于次年更引发太阳花学运,学生占领立法院,攻进行政院,时而路过,时而占领,让社会为之紧绷,经济部大门甚至为此深锁半年之久,何以致此?这正是谈判期间和外界沟通太少,以致协议签署后,业界疑虑四起,反对者见缝插针,社会群情沸腾,终致一发不可收拾,而前功尽弃。两岸服务贸易谈判期间,邓振中任职国安会副秘书长,对此应知之甚详才是。
我们在此要提醒行政院,两岸服务贸易谈判的经验告诉我们,即使谈判的协议内容对我方再有利,若不于平日与业界、媒体多多沟通,让各界了解谈判进展,明白我方因此得到什么,损失什么?哪些法规要修正?政府会有什么因应策略?待完成谈判一公布,各方惊讶之余势必引起纷争,甚至激起学运,千万别低估社会情绪的力量。
随着台美首次谈判于月底举行,接下来不论实质谈判,或工作阶层协商都将密集举行,行政院应于每次谈判之后与媒体交流谈判内容,以让国人知悉和美国谈了什么,其间或者会引来质疑,甚至抗争,但这是好事,须知,与其最后一刻揭晓谈判内容而引来排山倒海的学运,不如在协商过程中先让社会广泛讨论,如此反而有助于国内共识的形成。
蔡政府九年前在野时,如何慷慨陈词于两岸服贸协议者,如今身为执政党自应身体力行于台美贸易谈判,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并多与人民沟通才是。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