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新冠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该看哪一科?」台中李小姐去年6月接种AZ疫苗出现不良反应,跑了26家医疗机构后,才确诊为格林巴利症候群及血栓,至今仍需拄拐杖行走、无法工作,今年2月提出疫苗救济申请,卫福部却还在收集病例资料。她希望政府鼓吹接种疫苗时,疫苗救济审议能加快脚步、从宽处理。
立委陈椒华昨协助3位疫苗受害者开记者会,揭露就医诊治和申请疫苗救济过程的问题与困难。李小姐无奈说,接种疫苗产生副作用后,需花很长时间復健,什么事都不能做,工作也停摆,饱受身心煎熬。
台南方小姐透过视讯说,去年9月初接种AZ疫苗,隔2天背麻,就医未改善,后来变脊椎、腰和下背痛,在不同科别转诊,每次看新医生都要重新交代病情,因此产生恐慌症,政府应开设疫苗不良反应者设特别门诊。
台中的M小姐透过视讯说,去年10月打BNT疫苗3天后呼吸困难、发烧、全身无力,到地区医院就医却恶化为半边瘫掉,改到台北医学中心一再被转诊,折腾很久才发现是疫苗病毒攻击脊髓导致周边神经炎,回台中医学中心才获较好的诊治。
陈椒华指出,疫苗救济申请立案后要调查大半年才能排入审议小组。去年11月起申请案件暴增,审议大塞车,审议小组1个月才开两次会,每次约审议50件;目前约8000件申请,去年迄今年5月底审议559件,高达482件遭判定与疫苗无关,占86.2%,仅30件(占5.3%)判定相关,47件(占8.4%)无法确定。呼吁卫福部加强并改善疫苗受害者的就医资讯与流程,优化疫苗救济审议流程、从宽认定。
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发言人庄人祥回应,相关救济判断机制,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预防接种不良事件因果关系评估准则,针对「无法确定其关联性」个案会尽量衡酌,让民眾可获补助。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