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银2017年估算的相对价格
世银2017年估算的相对价格

2000年1.66瑞郎(瑞士法郎)兑换一美元,2005年1.25瑞郎兑换一美元,2011年又升值,0.88瑞郎即可兑换一美元。冰岛2005年62.9克朗兑换一美元,2008年金融海啸之后大幅贬值,2011年116.1克朗才能兑换一美元。

■联合国自1965年起推动购买力平价(PPP)的国际比较计画(ICP),授权世界银行编算,每六年办一次,透过各国调查一篮子清单约420项商品价格,据此算出各国的PPP,2011年有199国参与,2017年有176国参与。

「长期高通膨的国家,其物价水准必高于低通膨国家」,这话听似合理,事实不然。

以日本为例,1980年代日本通膨率平均2.5%,台湾4.6%,台湾涨得比较多,1990年代日本1.2%,台湾2.9%,台湾依旧涨得多,2000年以来日本物价不涨反跌,通缩阴影挥之不去,40年之久日本涨得少,台湾涨得多,按理说台湾物价应该比日本高才是,然而情况刚好相反。

依世界银行所编的相对价格指数(price level index),2004年日本物价高居全球第十,台湾落居48,2011年日本名列第七,台湾退至106,日本更贵,而台湾更便宜了。

日本物价仍比台湾贵

到了2017年,情况依旧,日本相对价格指数是140.9,而台湾是77.5,日本物价水准几乎是台湾的两倍。

何以40多年来通膨率一直远低于台湾的日本,物价反而比台湾贵了一倍?原因虽多,惟匯率应是关键,长期以来日本通膨率虽低,但匯率变化却大,1970年日圆兑美元匯率为360,1980年226,1990年144,2011年更升至79,日圆长期升值正是让日本成为高物价国家的原因。

许多人也许还是不明白,匯率升值怎么会让一国变成高物价国家?试想,日圆最近贬到135,你会不会比较想去日本旅游?应该会,因为对我们而言,日本的东西变便宜了。相反的,日圆若升值至79,你便不会想去日本了,因为日本物价变贵了。

PPP应除以匯率因素

世银用类似概念,编出相对价格指数,首先世银要进行一次世界物价调查,算出在美国花一美元买的东西,在日本要花多少日圆,在台湾要花多少台币,此即购买力平价(PPP)。根据2011年的调查,日本的PPP是107.4,台湾的PPP是15.1,除以同一年的匯率,日本相对价格指数134.6,而台湾是51.2。

为何PPP除以匯率可以衡量各国物价水平?因为匯率代表观光客于外匯市场一美元所能换到的钱,而PPP代表在商品市场买一美元商品所花费的钱,2011年日本名列世界第七贵,就是因为一美元只能换得79日圆,而买价值一美元的东西却要花上107.4日圆,如此当然是贵得很,相反的,2011年观光客到台湾每一美元可换到29.4元台币,而买价值一美元的东西却只需花15.1台币,如此岂不便宜?

高通膨≠高物价

2017年的情况差不多也是如此,日本继续贵,台湾继续便宜,总的来说,影响一国物价水准有两个因素,一是通膨率,一是匯率,而往往匯率又更为关键。

瑞士高物价举世闻名,2011年其物价水准居世界第一,然而瑞士通膨率很少超过1%,通膨率如此低,何以物价这么贵?自然是瑞郎升值所致。此外,2005年物价居世界之首的冰岛,2011年滑落至第16,同样也是匯率贬值使然,事实上,2006~2011年冰岛平均每年通膨率7.6%,这说明高通膨率虽会推升物价,但被匯率因素中和之后,有可能颠覆我们的想法。

#PPP #升值 #匯率 #日本物价 #物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