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社区,看到还社里长陈泊羽正开着高尔夫球车前来社区关怀据点接送长辈们,驶过了彩红巷,载他们回家,这幕画面让人感动,「阮里长是行动派!」里民都说,里长一天到晚,都在为社区设想、张罗,无比的热忱,才能号召一群死忠的志工,翻转社区样貌。
陈泊羽表示,以前是专职货车司机,和美镇除了洋伞产业横跨台海两岸,「和美织仔」也闻名全台,过去每天搬2、30吨纺织品,运载奔波台北、彰化田中染厂;他被拱出当里长后,全心投入服务工作,社区成立关怀据点。
由于许多里民住得远,陈泊羽上网採购中古高尔夫球车,「于是又当起司机来了」,一趟趟载着老人家上课、用餐、载着社工到各角落付出。
陈泊羽的太太陈淑芬也在2016当选社区理事长。而30来岁、在北部担任电脑工程师的林冠瀚,由于新生儿诞生,和太太一起请半年育婴假回老家,看着社区的改变,他萌生了新憧憬和生涯规画。
林冠瀚说,爸爸从事制伞40多年,几年前才将工厂转到厦门,参与社区资源调查,才关注到养育他长大的制伞这行业,「一把伞的完成,必须经过300双手,缝伞骨、缝接伞布」,忙碌缝伞的女工阿姨,是他的童年回忆。
「每把伞有着300人的温度,也传递着300人的爱。」林冠瀚结合社造,将老家改造成人文景点,当起馆长,1楼打造彩虹屋,专卖雨伞,2楼提供雨伞彩绘体验DIY。
透过品牌再造,也翻转代工伞命运,呈现多元设计感,打响「卡里善之树」亲子伞新品牌,还即将进驻台北捷运线上商城;让更多人知道和美不仅是织女的故乡,雨伞巢也再度创生。
年轻人林义雄在后方土埆厝搭起熊咖啡屋,手做甜点摊也进驻;80岁的邻长蔡碧霞更将传统杂货店重新开张,兼卖冰棒饮料,女儿林惠琴也回来帮忙,社区多了「生意」,洋溢更多活力,让来访的游客留得久一点。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