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部的电价费率审议会终于放弃4年来的「冻涨」,通过电价调涨方案。从7月开始,电价将在「涨大户不涨民生」的原则下,平均上涨8.4%;高压和特高压的产业用电大户大调15%,每月用电1000度以下的家庭、小商家、高中以下学校,以及农渔、食品、百货、餐饮、电影院、健身房等6产业都不调涨;用电超过千度的家庭,超过部分调整9%;受影响总户数为38.2万户。

这次电价调涨,原因当然是能源价格飙升,台电燃料成本比去年估计高出3千亿元;若再不调涨,台电只有倒闭一途。但是,在通膨剧烈的此时此刻,加上年底地方选举在即,如何让台电不倒闭,又能「照顾民生」,成了蔡政府的最高考量。因此,疫情衝击高或劳工眾多的行业,就成为继续「冻涨」的获利者;其他行业就只能承担电价上涨的压力。在这种逻辑下,制造业用电大户获利高、有能力负担,就成了电价「重灾户」。而在疫情下,眾多服务业小商家及餐饮业、电影院等都门可罗雀、哀鸿遍野,获得「冻涨」的照顾似乎合理。

然而,进一步思考,上述逻辑的应用其实问题百出,既粗糙又充满不公。试问,制造业用电大户中,高科技电子业的确获利丰厚,可以支持涨价;但同样用电大户的钢铁和机械业,获利就难以相提并论,导致钢铁和机械业者甚多反弹。其次,某些服务业确实在疫情中受灾严重、需要协助,但政府已有各种纾困;且电价是长期议题,不宜拿来协助短期性的疫情灾害,否则一旦疫情结束后,难道要单独将这些服务业的电价「加上去」吗?若不加上去,对其他已上涨电价的行业公平吗?例如,旅馆业、KTV、按摩业、美容美髮业等也都受创严重,为何他们没被列入冻涨?

而健身房会冻涨电价,背后的原因恐怕是网红「馆长」最近对蔡政府防疫骂得很凶,精于选举的蔡政府特别将健身房列入「冻涨」。否则实在想不出为何要独厚这个行业,却抛弃其他类似的服务行业。

选定某些行业冻涨其电价,看来完全是为讨好其眾多「选民」而为,像农渔、食品、百货、餐饮从业人员眾多,冻涨下的「政治效益」可观,否则受电价衝击可能更大的其他行业被排除冻涨,完全没啥道理。

其实,只要让用电「大户」涨较多、用电「中户」涨较少、用电「小户」冻涨,就可以达到设定的目标──中低收入家庭和微小商家冻涨或小涨,大用户因「边际成本」高所以大涨,这样既简单、合理又公平,疫情过后也没有问题。蔡政府治丝益棼,遇到不平的业者抗议,如旅馆业等,将难以回应,且未来将没完没了。(作者为华梵大学兼任特聘教授)

#行业 #调涨 #眾多 #大户 #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