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网报导,自上世纪70年代在美国形成规模以来,半导体产业在全球总共经歷了三次大转移。第一次是从80年代开始,由美国本土向日本迁移。第二次是在90年代末到新世纪初,由美国、日本向韩国以及台湾迁移。
第三次是台湾、韩国向大陆的迁移。
报导表示,在中美摩擦、大陆封控措施等催化下,东南亚已成为半导体产业新星,不少巨头纷纷在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等地布局,各国的半导体产业发展各自特色,也企图从代工生产转向技术重镇,但困难重重。
第一个因素是半导体的研发和制造需要完整的产业链支持,但东南亚地区发展半导体产业的途径较单一,主要从事封测等劳动密集型,且处于产业链底端位置的业务。这很可能是阻碍东南亚半导体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
第二是缺乏智财权保护。据财富商业洞察的报告,为实现创新和高价值的半导体出口商品和服务,东协国家需要设计一个强有力的智财权保护架构,并深度融入全球和区域研发网路和制造价值链。而无论是智财权保护还是技术积累和生态建设,都非一朝一夕。
第三是人才。报导指出,廉价劳动力作为竞争力因素的时代正在过去。作为现代尖端科技的核心竞争力,半导体的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但东南亚多国并无这方面的基础,极为紧缺的就是人才。
另一方面,半导体产业中各个环节的技术差异较大,但每个领域都已经存在领先的国家。因此,若说全球已发生新的半导体产业链大转移,「是杞人忧天或欠缺理性」。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