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昨(29)日清晨宣布,27个成员国已达成共识,同意在2035年停止在其境内销售所有燃油车,为汽车产业投下震撼弹。曾经拒绝提案的德国,最后决定妥协。欧盟此举旨在推动汽车的零碳排放,未来各国将逐步使用合成燃料或插电式混合动力。

综合外电报导,经过逾16小时的马拉松式讨论,欧盟全体成员国批准最新气候变迁法案。该法案明定,欧盟将自2035年起,停止在其境内销售内燃机汽车。届时,汽油车、柴油车及轻型商用车辆都必须停售,且须完全转型至电动车。

这项草案于去年7月提出,但遭到多国反对;德国、义大利与斯洛伐克希望能将燃油车停售期限延至2040年。昨日,拥有欧盟最大汽车市场的德国决定妥协,同时要求欧盟应于2026年前评估替代技术车辆的合法贩售,如合成燃料或插电式混合动力,获得其他国家支持,法案最终也才得以通过。

该法案的主要目的,是将汽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至零,以实现欧洲大陆的气候目标,尤其是在2050年前达到碳中和。此外,欧盟各国同意设立一项590亿欧元的基金,在2027至2032年间,保障贫困民眾因措施而增加的能源费用。

主持这场会议的法国能源转型部长潘尼耶-胡纳歇(Agnes Pannier-Runacher)坦言,欧盟禁止燃油车的决定,对汽车行业来说是一项巨大挑战。但她认为,面对来自中国和美国的竞争,这是「必须的」。因为中美在电动汽车投入大量资金与研究,认为是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

欧盟气候政策首长提孟思(Frans Timmermans)则表示,气候变迁所带来的后果相当明确,设立气候新法在所难免。提孟思另指出,俄乌战争的爆发,促使欧洲各国加快摆脱石化燃料。

#成员国 #汽车 #燃油车 #妥协 #欧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