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卢沟桥事变,促成中日全面开战,儘管在此之前日本帝国已经在蚕食中国,蒋介石领导下的国民政府也不愿轻启战端,而日本其实也一直忌惮跟中国正式开战。钻研近代中国史的学者郭岱君打趣说,1937年的7月7日那一天,如果已经发明了iPhone,中日战争不会这么早就开打。

长风基金会讲座「重探抗战史:战争与我们的距离」,2日邀请史丹佛大学胡佛研究院研究员郭岱君,解析从抗战前到抗战后的时局变迁。

郭岱君说,九一八事变丢了东北,中国人虽然伤心欲绝,但是当时的中国仍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军阀盘据,各有所谋,绝对打不赢日本。这点蒋介石也很清楚,但是打「持久战」的种子已经在内心慢慢萌芽。

然而1935年的《何梅协定》,国民政府大致丧失华北主权,蒋介石察觉不能再忍,大战将随时爆发,于是奔走中国各省,决定以四川作为最后根据地,重庆作为陪都。

「当时的中国很弱,日本根本没把中国看在眼里。日本陆军假想敌是俄国,日本海军假想敌是美国,日本真的没有要在中国用兵的意思。」郭岱君指出,要不是因为卢沟桥事变,要不是因为碰上的是吉星文这么性烈的军人,中日战争不会这么早爆发。

郭岱君说,其实卢沟桥事变当夜,日本驻屯军与二十九军(宋哲元部队)彻夜谈判,双方已有共识。两天后,张自忠与驻屯军参谋长桥本群达成停火共识。只是蒋介石在收到卢沟桥事变的消息后,派中央军4个师北上,盼趁机打破《何梅协定》,在被东京得知动向后,日本陆军态度转为强硬 。

郭岱君强调,儘管情势紧张,但是双方都没有要真正开战的意思,尤其是日本方面,当时知名军事家石原莞尔一再强调:「决不可在支那用兵,否则将陷帝国于支离破碎之中!决不可在支那用兵,否则将陷帝国于两端之动荡。」郭岱君打趣说,当时资讯传递速度慢,不清楚对方的动向与意图,最后终于爆发全面战争,如果当时有iPhone,或许就解决了。

郭岱君说,其实日本只要成立魁儡政府,继续夺取中国的资源就好,根本不用开战。不过这也成了歷史的大哉问,这么精明的日本人为什么要侵略中国?为什么进一步扩大战争?甚至一步步陷入蒋「以拖待变」的大战略?

郭岱君表示,现在很多人都把台湾类比乌克兰,但是两者之间怎么能比?乌克兰是台湾的16倍大,乌克兰已经有近600万难民逃出去,我们又能往哪逃?我们跟大陆是敌是友、是和是战,取决于最高领导人的智慧。面对大陆这么强大的一个对手,不要有事没事故意去戳人家,领导人的疏忽或是误判,最后付代价的往往就是小老百姓。

讲座与谈人、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苏圣雄则表示,2016年政党轮替后,官方不提倡抗战史,这个状况下中国现代史研究又再度面临低潮。推动抗战史研究的机构,比如国史馆,现在主要研究取向就是台湾史,尤其是白色恐怖;党史馆则因为没钱,几乎没法再开门了。

苏圣雄说,大环境对于抗战史研究似乎非常不友善,不过史学研究的创新往往是时代变动所产生,虽然官方不再支持,仍有民间资助研究抗战史,郭老师的《重探抗战史》就是很好的例子。

#蒋介石 #卢沟桥事变 #抗战史 #台湾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