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位新台币」只闻楼梯响,但要到何时才能正式上路?中央银行提出完善法制规范、精进平台设计,以获得社会大眾支持等「三大工程」作为发行基础,不过金融界普遍认为,这三大工程「一项比一项复杂」,最难的是凝聚社会共识,恐怕不是2、3年会有结果。
央行总裁杨金龙在上周在财金公司「金融资讯系统年会」时,以「数位转型的央行货币」发表专题演讲,也首度对各界关心的「央行数位货币」,即「数位新台币」推动进度做出明确回应,现场并邀请银行情境展示。
杨金龙指出,央行数位货币不只是现金数位化,还有支付革新,会以第2阶段试验结果为基础规画三大工程,一是广泛沟通,以获得政府机构、使用者、金融机构、技术与基础设施提供者及学术界等的参与及支持,这需长时间讨论,要符合政策期望跟大眾需求。
凝聚共识后,二是在系统建置要能符合交易量能需求外,还需在系统完整性、作业健全性及强韧性方面评估;三是要研议坚实的法律架构,订定法制规范,赋予CBDC法偿货币的明确法源,并制定反洗钱等诸多规范。
金融圈认为,硬体相对好解决,但也是个浩大工程,若把「数位新台币」想成由央行主导发行的「央行钱包」,要处理全台数位新台币的交易,不只系统要够强、够大、够稳,且不能有任何差错,在此之前必须反覆测试,且还要有备援系统,容不得有出错空间。
至于法令方面,金融圈认为简单些,主要是赋予CBDC法偿货币的明确法源,至于反洗钱、反资恐、隐私保护、资安防护及争议责任归属等诸多规范,这部分与现行新台币差不多,只要过得了立法院这关,就没太大问题。
至于被视为「大魔王」的获得社会大眾的支持,也就是取得共识这部分,金融圈以「旷日废时」来形容,除台湾社会爱用现金,光要改掉使用现金习惯就很难,数位化之后,所有交易无所遁形,光隐私这块就有争议。
金融圈认为,很多人爱用现金,是因使用现金具有隐私性,许多小贩不爱刷卡,倒不是怕麻烦,而是若新台币数位化,金钱流向就会变得透明,这比开发票、或使用电子支付还要露骨,恐引发追税等联想,要说服这些人改用数位新台币,得花一番功夫。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