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投资者而言,潜在的景气低迷程度将是关键。目前,消息面可谓喜忧参半。不过,企业和家庭的资产负债状况相对良好,企业现金持有量接近歷史高位,发达经济体的失业率也较低。此外,全球供应链压力正逐渐缓解。

鉴于不确定性弥漫,在明确迹象显示美国通膨回落幅度足以使联准会放慢紧缩步伐之前,市场回报可能将表现平平。亚洲方面,在中国房地产市场承压之际,市场密切关注中国能否推动经济復甦。

大宗商品可望保持韧性

在2022年上半年的大部分时间里,通膨攀升和债券收益率走高令全球金融市场承压。但在最近几周,投资者的焦点已转向担忧经济衰退。

多年投资的不足、天气和地缘政治局势的影响,大宗商品供应可能持续紧张,但绿色转型以及中国加强基建拉动经济增长,应会进一步提振对金属的需求。总体大宗商品周期可能继续保持韧性。布兰特原油价格在年底前有望升至125美元/桶。大部分工业金属的价格在未来12个月也将较当前水准上涨。粮食价格可能也将高于以往。

综上所述,整体通膨应从当前水准回落,但至2023年仍将高于大多数央行的目标。

对亚洲而言,中国房地产是关键

亚洲经济体面临的三个不利因包括:发达市场需求疲软、通膨高扬和美元走强。如果美国和欧洲经济急剧下滑,主要工业板块将备受衝击,而高企的能源价格也对能源进口国不利。多国央行已收紧货币政策以遏制通膨,并抵御美元快速走强带来的影响。

但从国际收支和实际有效匯率等方面来看,亚洲基本面仍然良好。作为重要的大宗商品出口国,印尼应会受益于贸易条件改善,泰国则会受益于边境重新开放。我们在地区股票配置中看好这两个市场。

中国正在走出低谷,我们并不认为房地产问题会动摇中国经济復甦的根基。经济可能已在第二季严格的疫情封控措施实施期间成功筑底。随着政策支持逐渐发挥效用,中国经济应会在下半年取得更好表现。总体而言,在发达经济体增长放缓之际,亚洲经济应会有更稳健的表现。

投资者应聚焦何处

由于经济增长放缓,亚洲信息技术(IT)供应链盈利下调范围可能扩大。周期性硬体、二线代工厂、未盈利的科技股以及定价能力弱的企业依然容易受到衝击。

相比而言,优质收入型策略的风险回报更具吸引力,亚洲可提供较高且可持续的股息收益率。债市也同样存在机会。我们看好在五年以下、收益率在4%的亚洲投资级债券。

另外,随着停贷风波缓和,加之经济在下半年復甦,中国股票应会再次跑赢其他亚洲市场。我们看好数位经济、消费者服务和可选消费、汽车以及绿色科技板块中的龙头公司。

投资者也可以考虑通过能源股或布兰特原油长期期货合约(低于现货价格),把握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机会。儘管宏观经济风险挥之不去,但由于实际利率持续上升,暂时应该回避黄金。

鉴于不确定性很高,投资者不宜押注任何单一结果。但机会也在显现,因此重要的是保持多元化投资,保持灵活性,同时保持精挑细选。

#亚洲 #通膨 #投资 #房地产 #大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