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下半年来这波新台币贬值,主要是第三季进入台股现金股利发放的高峰期,总计现金股利高达2.35兆元新高纪录,以外资占比约4成计算,将领到约9,400亿元,换算逾300亿美元。且外资7月卖超台股172亿元,8月以来至19日再卖超417亿元,代表领到的现金股利大部份均匯出,光靠出口商抛匯不足以支应,央行因此必须进场提供美元流动性,形成实质阻贬的结果。

根据央行月初发布的7月外匯存底余额,月减11亿美元,变动原因主要是「维持外匯市场秩序进场调节」,即短期匯市供需失衡。但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新台币贬值不利缓和输入性通膨压力。

央行总裁杨金龙去年底预告,今年货币政策朝向「紧缩」,3月虽与美国联准会(Fed)同步升息1码(0.25个百分点),但考量这次通膨属于输入性通膨,升息仅为缓和预期心理,实际效果有限,尤其升息影响层面大,如企业及民眾的利息负担加重,因此6月缩小幅度升半码,搭配调高存款准备率1码。

反观对付输入性通膨,维持新台币的购买力更直接,央行在3月、4月一波外资扩大匯出时,即连续二个月进场调节阻贬,进入第三季之后,面对台股现金股利匯出,更力守30元防线不放松,维持新台币相对较高的购买力。统计今年以来新台币对美元大幅贬值,但上半年NEER仅小幅下滑0.83%,同期间韩元NEER大跌2.54%,日圆NEER更重跌达二位数13.27%。

预料9月底前若外资匯出方向不变,且后续国内通膨没有明显回落至3%以下,央行仍会进场阻贬,但应不会再死守2字头,主要以维持新台币相对较佳购买力为主,3字头成常态机率高。

#阻贬 #现金股利 #升息 #央行 #通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