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监管部门的审计角力至今仍未落幕,为了因应遭到美方以违反「外国公司问责法」强制下市的风险,多檔中概股已在港进行第二上市或双重上市。另一方面,目前至少有11家在中国注册的公司,同时在美国、新加坡两地上市。

综合港媒报导,罗文才表示,如果市况有利,这些中资企业可能会到新加坡上市集资,否则这些企业只会在新加坡进行技术性的第二上市。新交所7月和纽交所签订协议,加强双重上市等方面的合作。罗文才表示,该协议允许已上市的公司考虑在另一海外交易所上市,而新交所和纽交所签署的合作备忘录,有利这方面的市场推广。

早在6月上旬,新交所执行副总裁保得胜(Pol de Win)曾表示,新交所正加紧和寻求在美国或香港以外上市,且有意提高东南亚知名度的中资企业洽谈,已经接触逾100家企业,涵盖金融科技、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等,希望能吸引估值在5亿~10亿美元的企业,在新加坡第一或第二上市。

港交所集团行政总裁欧冠升近日预期,中资企业最新行动短期可能带来更多资金流入香港市场,但重申更希望企业可自由选择上市地,并且是因为香港市场活力、流通量与监管环境而选择在港上市,不希望香港成为这些企业的唯一上市选择。

欧冠升又指,中概股决定从第二上市转为主要上市,反映企业相信香港市场。

#香港 #中概股 #企业 #新交 #二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