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通过「112年度中央政府总预算案」,岁入编列2兆5565亿元,年增12.8%;岁出2兆7191亿元,年增20.8%,岁出、岁入规模双创新高,差短1626亿元亦创蔡政府任内新高,特别预算2128亿元更是歷年新高。
观察112年度总预算案,其中有五项疑点值得社会关注,政府有责任进一步说明清楚。
一是岁入恐有高估之嫌。今年因俄乌战争、通膨升温,全球央行均陆续採取紧缩货币政策,主要国家都升息,国内厂商库存去化压力高,终端需求放缓,订单转衰,加上疫情反覆,边境松绑步调谨慎,整体岁入恐有高估之嫌。
二是特别预算常态化。112年度总预算,移用以前年度岁计剩余1000亿元,举借债务1736亿元,加上特别预算2128亿元,共3864亿元,约占岁出总额13.2%,逼近《公共债务法》15%的举债上限。这还是因为执政党在订定《防疫特别条例》时,将新冠肺炎特别预算排除计入举债,藉以规避举债上限。这做法不仅让中央政府得以将部分支出隐藏于特别预算项下,特别预算有常态化之虞,更可能扭曲年度预算原貌,让《公债法》与《财政纪律法》形同虚设,不利国家财政纪律之维护。
三、在通膨严重时採取扩张性财政政策,恐造成通膨加剧。扩张性财政措施是藉由扩大政府支出,在增加社会总需求的同时,确实可以对就业与提振经济起到一定作用,但是长期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将引发通货膨胀。上月国内消费者物价指数已来到3.36%,与全年经济成长几乎一样,此时扩张性财政政策将使得中低所得的家庭生活成本大幅飙升,生活陷入危机。
四、岁出成长率不应超过岁入成长率。财政部长苏建荣曾表示,财政部会坚持两大原则,即「岁出成长率不超过岁入成长率」、「政府债务成长率不超过经济成长率」,这原则只要守住,财政就能维持稳健。但这次原则被打破了。
五、迟迟不推动劳保年金改革,势必债留子孙。根据劳保局资料,政府109年拨补200亿元、110年220亿元,今年提高至300亿元,明年再加码至450亿元。但这些都是杯水车薪,若不推动改革,根据试算,这些拨补只是让劳保破产时间由原先的115年延后至117年,遑论今年劳保基金投资光上半年就已亏损727亿元,恐让破产时间再提前。
台湾面对少子化、高龄化的社会趋势,国家岁入增加不易,岁出却日益膨胀,因此政府更应严守财政纪律,才能在诡谲多变的全球政经环境下,让国家稳健向前行。
(作者为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副研究员)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