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印良品在大陆降价史
无印良品在大陆降价史

「你上次去无印良品是什么时候?」很多大陆民眾的回答是「打折的时候!」这就是该品牌在大陆市场的现况,只能降价求售。

36氪报导,无印良品在大陆市场定价,向来高过市场水准,但无印良品起家的人设是「便宜好用」,进入大陆后,无印良品就进化为「无印贵品」。

无印良品在日本和中国的地位差距,从开店的地址就能看出来。在日本,无印良品出现的地方往往是超市、地铁站或街边杂货铺。在中国,无印良品第一家店就开在世界上最贵的商业街之一:上海南京西路上,邻居是LV、苹果、NIKE等品牌。

为了把高额租金的「窟窿」补上,无印良品摇身一变,把自己包装成「高品质、小奢侈」品牌,提高了客单价。过去无印良品的价格标籤,会标注同一款产品在各国的价格,在中国的价格,就是日圆除以10。当时中日的匯率是1比12,再算上税费,稍微贵一些中国消费者也还能接受。

但这个比例,整整持续了十年,直到2014年,无印良品才开始第一次降价。要知道,现在中日的匯率已变成1比17。

2014年起已11次降价

无印良品社长松崎晓曾透露,无印良品想在2020年前把中国市场商品售价,降到与日本市场商品售价同一水准。这个目标显然没有实现,从2014年到现在,无印良品经过了11次降价,但整体价格算下来仍然很贵。例如它的一款行李箱,在中国定价人民币(下同)1,528元,网上代购1,300元,而在日本,同款行李箱只要900元。

在中国的购物环境下,不是百亿补贴,都很难撩动消费者的购物欲。无印良品平均一年降两次,一次降几块钱的方式,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实在是可有可无。

而且,无印良品越是降价,消费者越有种被欺骗的感觉。这种负面感受,让不少粉丝丧失了品牌信任感。无印良品在日本一直享有高CP值的称讚,但「日经MJ」在中国的调查显示,只有17%的人认同这个观点。

很多消费者对无印良品的印象与态度是,「它值得逛,但不值得买」、「我买得起,看看价格标籤又放下,最终空着手走出无印良品」、「逛逛可以,买单没门,因为就算降了11次价,它还是太贵了」。

无印良品在2021年报中也指出,近年来业绩增长步伐放缓,主要是对于日常商品来说,价格偏高。2022上半年,无印良品的经营利润下跌19.4%,净利润下跌27.5%。

日本品牌 商品中国制造

不仅如此,品质频频出包,加上商品几乎是Made In China,让无印良品在中国的营收,比预期还少3.5亿元,被迫降价的无印良品,多少带有几分「讨生活」的意味。

如今中国「国潮」(本土品牌)兴起,年轻消费者对欧美日韩品牌的崇拜感正在削弱,且对价格更为敏感。

想买高端设计感的产品,有钱人更偏爱小眾品牌,无印良品似乎已经出局;想买CP值高的产品,中国也有很多国潮国货产品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无印良品及其所代表的中产生活光环不再,是否能力挽狂澜,还有待时间验证。

#大陆 #降价 #无印良品 #把自己 #奢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