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政府正在积极防治受骗者前往柬埔寨,如警方在机场举牌示警、要求人力资源平台下架有疑虑的工作与媒体宣导防诈骗观念等,虽然这些方法直接且快速,但仍持续发生劝阻后执意前往柬埔寨工作的事件。此方式治标不治本也徒增人力资源成本,应该从被害者「自我欺骗」的行为心理剖析,来防范自身进入人生伦理困局。

个人认为,可以根据美国耶鲁大学的克雷顿·埃尔德弗所提出的ERG理论作出解释,以人本主义需求角度来看,同时拥有「满足-进展」与「挫折-退缩」的因素,说明人在追求更高层次需求遇到挫折时会对较低层次需求更加重视以补偿受挫感,形成受挫补偿需求。在受挫补偿需求框架成立时,容易使人陷入自我欺骗骗局,即併发自我归因、错觉控制、知识幻觉、确证偏误与过度乐观自信等一连串常见心理偏误。

从眾多被害者採访的说词来看,大多数是因为经济困难危及生存需求,内心拥有脱离经济困境的强烈动机,进而引发受挫补偿需求,开始自我归因,认为经济困难并不是自己内在能力不足,而是外在不稳定环境所导致的,因此在面对诈骗高薪工作机会时发生错觉控制,在动机越强时易不合理判断高薪低门槛工作下所伴随人生风险,并从特定的资料与讯息做出确证偏误的分析,轻信诈骗集团所论述柬埔寨高速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必带来高薪,忽略当地平均薪资所得等客观因素产生知识幻觉,最后经合理化并过度乐观看待前往柬埔寨工作以翻转人生,殊不知到当地才惊觉受骗已经太迟,诈骗集团以生命安全胁迫被害人以「抓交替」的方式才能离开时,面对伦理困局时只能选择欺骗他人来换取生存需求,形成恶性循环,这就是近几个月来去柬埔寨被诈骗人数持续增加的原因。

因此,为了预防进入难解之人生伦理困局我们要从根本来解决自我欺骗,应从内心调整并强化大眾的「心理韧性」。要如何提升心理韧性我们可以从日常小困难开始培养面对困境时的心态能力,像是在逆境中要从负面心态调整至恢復正常心态的復原力、在面对大小事接踵而来的对抗逆境力,与在逆境中歷练出积极心态变化的创伤后成长发展力,从日常小事开始训练起,一旦未来遇到重大困时,能拥有较高的心理韧性能让我们不易产生挫折补偿需求,以更加弹性的心态面对逆境,降低人生风险。

#工作 #柬埔寨 #被害 #困局 #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