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最重大的财经事件是俄罗斯切断北溪一号天然气供应,原本就困于天然气供应的欧洲更是捉襟见肘,外媒以欧洲能源市场的「雷曼时刻」形容此事件,德国已宣布高达650亿欧元的能源救助方案,英国政府部门则传出「准备复写纸」以因应冬天可能的停电。
能源短缺、价格高涨,让欧洲注定难逃高通膨之灾,今年通膨预估都在10%上下,其中英国的通膨已飙破10%,预测年底14%。而大西洋对面的美国情况相同,通膨仍在8%以上,尚未看到明显下降走缓的趋势。
台湾这波通膨是以输入型通膨为主,如果全球能源、原油、大宗物资、食物类等价格都走高,欧美等主要经济体通膨恶化,台湾通膨一定会持续往上走。事实上,从年初至今,通膨预测值已调升到2.9%,但从趋势来看,最后一定会高于3%,因为包括俄乌战争、疫情、供应链等导致通膨的因素都未改善。
更雪上加霜的是台币贬值加重输入型通膨的力道。台币与美元是标准的「跷跷板」,美元走强台币必然贬值,而日前的全球央行年会中,美国联准会主席鲍尔的鹰派言论明确,未来必然继续升息,美元也会持续走强。事实上,台币今年上半年就贬值超过2元、幅度近7%,下半年仍续贬见到3字头,未来再无走强的机会了。
某个角度而言,欧美的高通膨有部分是「自找」的,美国其实要藉着制裁俄罗斯去除一个地缘政治的对手,甚至因此不惜鼓动战争,俄乌战争因而短期难善了,通膨会持续。台湾虽然表面上通膨不高,只有3%左右,但庶民感受最强的食物类上涨超过7%,生活深受影响,官员该「苦民所苦」吧!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