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计总处6日公布最新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指出,8月CPI年增率(通膨率)从7月的3.36%,降到2.66%,为3月以来首度跌破3%,创近六个月最低,通膨高峰已过,未来压力可望趋缓。

至于9月通膨率的变化如何?综合统计处专委曹志弘表示,如果天气没有异常,理论上不会超过3%。国内CPI高峰在第二季,「应该已经过了」,随着国际农工原物料价个走跌,「物价压力应该可以逐渐慢慢舒缓下来才对」。不过他也强调,压力还是会在。

根据主计总处资料显示,8月CPI较7月下跌0.09%,较去年同月涨2.66%。生产者物价总指数(PPI)较7月跌1.19%,较去年同月涨8.72%。

至于反映输入性通膨的进口物价(以美元计算),8月年增率8.17%,也从双位数掉到个位数,是近18个月以来新低。

对于8月通膨率明显趋缓,曹志弘说,去年8月颱风跟豪雨影响下基数比较高,今年较平稳,因此蔬菜跌幅变大,水果涨幅缩小;加上6月、7月低基期因素消失(去年6、7月因疫情实施非夏季电价,8月恢復夏季电价),8月通膨率因此趋缓。

曹志弘分析,8月通膨率较上年同月上涨2.66%,主要还是受到食物类上涨4.86%影响,贡献了一半涨幅,又以蛋、肉、水产品、水果及外食涨幅较大。外食费较去年8月涨6.64%,不过已比7月时趋缓。

外食费高点是否已经过了?曹志弘说,8月外食月增率大概0.3%,涨幅较7月缩小。受到疫情影响,去年6、7月外食业者都降价促销,8月因为促销活动结束月增率涨幅比较大,使得8月年增率比7月小。判断高点还是在今年第三季,但只要农工原物料价格按照这个趋势走跌,月增率不至于大幅攀升,年增率就会维持在6%左右。

曹志弘指出,儘管8月通膨率比较收敛,结束连续5个月涨幅大于3%,但依旧大于2%,比过去十年平均通膨率1%来得高,压力仍在。在民眾经常购买品项中,8月每月至少购买一次品项平均上涨5.21%,民眾感受还是比较深刻。惟近期国际农工原物料价格多转下跌,未来原物料上涨压力可望舒缓。

#趋缓 #农工原物料 #压力 #涨幅 #外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