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月圆人团圆,很多旅居大陆的民眾盼返乡过节,但一水之隔却只能望洋兴嘆。当政府逐步放松境外人士入台限制,由于意识型态作祟,对长居大陆的自己国民却仍设下许多阻碍,让思乡心切的同胞回乡之路漫长多阻。

应加速开放两岸航点

疫情爆发前,两岸直航航点多达60余个,为两岸来往的民眾提供便捷的服务。新冠疫情影响所及,2020年2月10日时任中央防疫指挥官陈时中宣布,即日起限缩台湾直航中港澳航线,大陆航点只保留北京首都、上海浦东、上海虹桥、厦门高崎、成都双流机场等5航线,其余大陆城市往返台湾之客运航班暂停飞航。但两年多过去,目前实际维持定期直航航班的大陆机场实际只剩北京首都、上海浦东和厦门高崎3个。航点变少,航班大减,一票难求。

以广东为例,东莞台协会长吴胜丰日前在国民党副主席夏立言访陆与台商的座谈会上表示,广东有近30万名台胞长期居住,东莞台商子弟学校、东莞台心医院更是因应台胞需求所设立。可是疫情发生至今,广东却没有任何一个直航航点。广东地区的台协会长曾多次连署请求海基会协处增开航点,然海基会多次以对岸「已读不回」加以推托,令在广东的台商深感无奈。

2020年初疫情刚爆发,世人对病毒所知甚少,有效疫苗也尚未问世,政府有鑑于SARS经验,断然採取严格措施,或有其必要。但如今国人多已接种疫苗,国内疫情严重性更甚于大陆。近期大陆新增病例虽然略增,但都不超过两千例,远低于台湾。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以「兼顾与国际接轨、防疫工作及促进社会经济活动需要」为由,自9月12日起恢復实施美、加、纽、澳、欧洲与邦交国国民入境免签证待遇,边境扩大开放可以增加相互往来的便利性。相较之下,对于两岸航点与边境管制维持2年前疫情初起的方式,除了政治考量之外,实在看不出有何防疫上的需要。若从「促进社会经济活动需要」的角度来看,反而更应该加速开放两岸直航的航点。

人民迁徙与出入国境的自由权利,受到宪法与相关法律的保障,不宜因为返国入境的出发地不同而有差别对待,协助国人顺利平安返乡更是政府的责任。政府不肯恢復两岸航班,拒绝帮助台商解决返台的难题,形同阻挠台商返台,是对台胞返乡合法权益的伤害,更让大陆台胞沦为次等公民,造成歧视的事实。或许在民进党政府的眼中,来往两岸经商或长居大陆的人,是台湾政治与经济的风险,因而怀有戒心。但在自我标榜民主法治国家,对自己国民如此怀疑,甚至歧视性对待,成为莫大的讽刺与矛盾。

台商台干不该遭歧视

事实上,在大陆发展的台商,长期以来对两岸经贸与交流做出重大的贡献。去年台湾出口大陆占比高达43%,贸易顺差达1047亿美元,对台湾经济成长贡献自不待言。此外,根据金管会统计,上市柜公司有74%赴大陆投资,累计原始投资金额2兆5288亿新台币,截至去年底,累计匯回投资收益5896亿。这些收益也回馈到台湾的投资大眾的口袋。试想若无长年在大陆奋斗的台商台干的辛勤付出,何来这些丰硕甜美的经济果实?

全国工业总会8月1日发表对政府建言白皮书指出,这些年来最困扰台湾企业经营的莫过于两岸关系恶化。从工总建言满意度调查中,两岸互动类别常被列为「不满意」。两岸经贸虽是台湾经济最重要的基石,厂商却抱怨台商在陆或陆商来台的问题都被政府所轻视,让这些厂商感觉里外不是人。大陆台胞也是我们的国民、我们的家人,何况其中许多长年为国内经济成长居功甚伟的台商台干,他们不应受到如此歧视性的对待。

月圆,人能团圆否?请政府以平等心、同理心对待,儘速增加直航航点以及开放小三通。让那些想与家人团聚的游子能与家人共赏明月。

#国民 #台商 #大陆 #航点 #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