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区块开发选商作业确实一波多折,去年5月宣布选商草案后,各种产业关联性要求,都让开发商相当头痛。有开发商曾直言,除第二阶段的27项国产化项目外,其余要求如要执行,都很困难,这次区块选商还有40%的加分项,但要拿到完整合约才能列为正式加分,反变成束缚开发商的「紧箍咒」。选商作业前一个月,就传出国内产业供应链陆续提高价格,甚至狮子大开口,多家开发商低调证实,供应链涨价1至2成不等很常见,但压垮开发商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一次开涨千万元,碍于区块选商作业在30日就结束,开发商敢怒不敢言,只能硬着头皮把合约签下去。
也就是说,产业供应链价格飙涨,吓坏所有开发商,过去做好的风场财务预测都需要重做,甚至有部分风场成本破表,开发商寄望能与国内绿电需求者签订购售电合约CPPA,拿下好价格来填补风场开发的困境。在即将递交选商文件的最后一周,经济部又突然调整区块选商的行政契约,内容大幅度调整并加严国产化执行内容与罚则。对此,有开发商认为变动过于急促,等于赶鸭子上架,想参与就必须得吞下去。
平心而论,离岸风电要发展产业关联性,确实是扶植产业的良方,但可执行度与产业成长曲线已出现脱节,最快方式应是稳扎稳打,过于理想的计画,恐出现政府、产业、供应链、能源转型四输局面,这,应不会是经济部想要看到的结果。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