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新北市平溪区菁桐,大多人会先想到天灯,其实菁桐过去曾因矿业极盛一时,有「菁桐坑银座」称号,不难想像当时有多繁华,但随着煤矿收坑、人口外移,社区迅速没落。一群来自外地的年轻人,透过创意与专业,搜集、转译逐渐被遗忘的矿区女性故事,并设计互动体验游戏,搭配营队和小旅行,如今游客多了,山城也渐渐活络起来。
矿工太太撑起半边天
走进菁桐社区发展协会可看到一群阿嬷们坐着閒话家常,一见有人来,总是立刻热情打招呼,询问访客打哪儿来、中午要不要一起留下来吃饭,亲和力满满。
在矿工家庭里,男性因矿灾或职业病倒下,女性扛家计的例子不少,地方上俗语「水流东,某养尪」即为写照,但翻开矿业史,这群矿区女性的生命故事,却鲜少被提及。
菁桐社区发展协会总干事程凯生不是在地人,当年因病来到志浩慈善基金会位于平溪的慈善园区维护花草,因菁桐缺乏「会电脑」的人才,2017年因缘际会下投入社区发展协会工作。
65岁以上人口占3成
程凯生说,平溪区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30%以上,青壮人口外流,缺乏专案负责人,先前开发以女性故事为导览主轴的「菁桐女路」,因故事量不足,程凯生2019年在新北市文化局补助与指导下,找来当时不到30岁、同样来自志浩慈善基金会的林玮扬一起投入,希望将阿嬷们的生命故事传承下去。
林玮扬说,当初他带着2名还在念大学的实习生到社区,一开始根本不知如何与长者接触、沟通,但到了中午,阿嬷们看到他们个个害羞杵在那,喊他们赶快来吃饭,更把饭碗装得满满,就担心他们吃不饱,阿嬷的热情也让彼此逐渐打开话匣子。
「每个阿嬷都是一部矿区活歷史!」林玮扬说,对矿区女性来说,过往可能是永远藏在心里的伤痛,但阿嬷们应该是觉得他们3个年轻人就像自己孙子一样「人畜无伤」,话匣子一开就停不下来;林玮扬笑说,事前谨慎详列的採访大纲完全派不上用场。
远从嘉义嫁来的阿嬷分享,当时媒人婆到家里作媒说,「平溪的男人不用像种田的要看天吃饭,晴天赚钱、阴天也可以赚钱。」听得许多少女心生向往,满怀憧憬远嫁来菁桐,才发现虽然媒人婆没说谎,只是避重就轻,见到美梦背后的真实样貌当场错愕,但为时已晚,这一待就是一辈子。
银髮带路饱览景点
林玮扬等人汇整13位矿区女性的16篇人生故事,出版《编织菁桐的时代记忆》故事书,并与平溪导览协会合作,将长者分享的生命故事融入社区小旅行,慢慢地人潮来了,很多阿嬷惊觉,自己认为丢脸、不可言说的过往,竟成了可以向年轻人炫耀的经歷。
去年疫情户外活动减少,为让更多人知道阿嬷们的故事,林玮扬设计Gather Town「矿男的媳妇」线上互动式情境游戏,搭配长者们口述音檔,藉着游戏走访菁桐各大景点,体验阿嬷的人生。
书中主角之一、今年92岁的李周金阿嬷仍活力十足,虽称自己「老甲袂扒痒」,但见到记者,也忍不住分享她过去在矿区工作的经验。
李周金阿嬷说,菁桐现在只有矿坑、没有工厂,孩子都已外出开枝散叶,以前在家就像「土地公」坐在那,现在人潮多了,还可以到社区跟年轻人「开讲」兼运动、做手工花,「按呢真好!卡快活!」
林玮扬笑说,希望将这群矿区阿嬷打造成为YouTuber ,让阿嬷带路,开箱阿嬷的生活、手路菜、北管乐团,预计今年10月举办实体活动,透过实境闯关游戏,让阿嬷担任关主,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建立阿嬷们主动对话的自信,也让菁桐的传统与文化得以传承下去。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