甫于今年8月底才正式挂牌成立的数位发展部,唐凤部长于5日出席立法院交通委员会备询,针对立委反映媒体要求跨境大型数位平台分润议题时,强调促成所有跨境大型数位平台,能够与新闻媒体之间共荣,乃是政府的基本立场。而数位部政次李怀仁则更进一步说明,数位部自8月底揭牌,针对此一议题,其实已与大型跨境数位平台有过多次沟通。基于数位平台需要优质内容,新闻产业也需要平台流量,因此希望双方在这个议题上可以交集共荣、互相帮忙。
唐凤同时也透露,目前在行政院有一个跨部会机制,统合了文化部、数位部、通传会等单位及各司权责,希望建构出一个中间统合平台。至于要以何种方式进行新闻媒体议价,他也说明目前行政院朝向以「强制议价」、「成立特别基金」、或以「着作邻接权」三种模式探询可行方式中。希望在一个月内,由行政院正式召开跨部会会议,届时应会有一个较清楚的轮廓及方向出来。
而在进一步探讨如何建构务实可行的新闻媒体议价模式之前,站在身为新闻媒体的立场,我们觉得有必要先让行政、立法部门及社会大眾,对媒体行业的特性、以及当前营运所面临的困境,有一个更清楚而明确的认知。
首先,就传统新闻媒体在进入网路时代,面对各式各样网路数位新兴媒体的横空出世,包括报纸、杂志等纸媒,以及广播、电视等广电媒体,近一、二十年来其实已经次第陷入经营困境。以各主要传统媒体的广告量来看,报纸的总广告量从2010年的119.5亿,至2020年的14.1亿,已经连续下跌十年,但是最新的数据则显示到了2021年,还继续下跌至只剩下9.6亿元,真是令人有跌跌不休,不知伊于胡底之嘆!
不止是报纸营收一蹶难振,有线与无线电视的广告营收同样也是跌跌不休。有线从2011年的212亿,到2021年跌至150亿,而无线更惨,过去10年之间从50亿到去年腰斩成26亿。相形之下,台湾的数位广告量则从2010年的85亿,连续成长11年至2021年已达544.3亿元!
数位广告量迭创新高,似乎使得外界对台湾媒体市场前景产生已经露出一丝生机的错觉。但是这些可观的网路广告成长,真正的受益者其实非近年来在积极朝网路转型的各传统媒体。根据eMarketer的「全球净广告收益份额」统计,2021年全球数位广告量,谷歌和脸书分踞前两名,二者相加已占全球数位广告的52.3%。也正因为这两大跨国数位平台大幅侵蚀传统媒体的广告生意,而在国际间被冠上「双头垄断」(Duopoly)的称号!
面对这种不断雪上加霜的垄断剥削,如果是其他的各行各业,早就大声疾呼要求政府提供纾困补贴。但是因为传播媒体早被外界定位及自我期许,媒体作为监督行政、立法、司法三权运作的第四权,请求纾困补助根本说不出口,否则「拿人手短、吃人嘴软」,又如何善尽媒体职责!
也就是因为传统正派经营媒体的自我期许,面对数位时代跨国平台的垄断剥削,只能寄希望于数位部能够站在公平正义的高度,正视传统媒体的经营困境,建构可行的新闻媒体议价机制。惟就唐凤所匡列的三种「模式」,我们也愿意在此「献曝」一二:
检视数位部的这三种模式,我们认为「成立特别基金」应该是最不可行。诚如前面的分析,行政院如果採取「大撒币」的模式,除了有如何「公平分配」的问题,以及未来「欲罢难收」的风险。更根本的是将触犯专业媒体维持「社会公器」的天条,以及被诬指有藉机收买、操控媒体之意。
其次,採行「着作邻接权」模式,容或可以获得法规的保障,要求跨国数位巨鱷付费。但是其定义及认定落实「旷日废时」,恐难济急!
真正要面对的,还是应建构「强制议价」的机制。在这方面,其实国际间已有先例,澳洲在2021年2月就已通过「新闻媒体与平台强制议价法」,明订数位平台应为其用户的新闻阅读和内容使用,向设立在该国境内的媒体付费。踵继其后,谷歌也先后与德、法等欧盟六国签署协议,对刊出的内容付费,既然已有前例可援,数位部自应理直气壮的至少先跟这两巨头协商。倒是这种跨部会的协商,特别是通传会及公平会向来以效率不彰见称,却又以独立机关自恃,跨部会协商何时可以取得共识,恐怕才是另一个值得正视的变数了!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