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大学很难考,从前被称为「窄门」。现在少子化,比较容易进去了。
然而新的窄门却出现了。那是校长选举的政治审查之门。
这一关还真难考。因为考官不是老师,是学生,是职业学生,及背后操控的「新党国体制」。
9月15日,为校长候选人而举办的「校长给问」座谈会上,学生会与研究生会的几位学生,用台语逼问校长候选人「中共武力侵台」的态度。逼得有教授用台语回答,有人学舌「打到最后一兵一卒」,有人则寧可避开,谈更高远的国际交流。
学生逼迫教授政治表态?这是什么年代的事?是1960年代的文革吗?学生是在学戒严时代拷问个人的「忠诚度」吗?
然而,水,显然更深。
选前两天,研究生协会会长许冠泽要求台大校长候选人郭大维要先辞去鸿海的独立董事等其他职务。事实上,依台大法规,候选人并无规定必须先辞独立董事才能选,依法可以选上再辞。而其他候选人也有兼职者,却未被点名。唯独点名郭大维。
许冠泽声名赫赫,是当年反马政府黑箱课纲环岛的学生,后来读东华大学,抗议学校机车违停罚则发生衝突,毕业后考上台大城乡所,选上研究生会会长。从反课纲到东华大学的抗争,乃至于考上台大城乡所的争议,都曾是绿色媒体关注的焦点。
遴选前两天,他会如此明确指控郭大维,不禁让人想起2018年卡管事件。当时管中闵选上校长,就是被教育部以担任富邦独立董事,未写在候选人资料上,有违利益迴避原则,而不予聘任。然而事实是,选前半年,《自由时报》早已在新闻头版报导过,校内也早通过公文,举校皆知。教育部只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现在对郭大维的指控,不禁让人怀疑是背后的黑手在操盘。
无独有偶,选前一天,台湾大学香港研究社与香港边城青年共同声明,点名郭大维在香港反送中期间,于香港城市大学担任校长资深顾问及工学院院长,却对城大学生被捕、港警向城大校园及宿舍发射催泪瓦斯等事件沉默不言,对此强烈谴责并要求郭大维正面回应。
连续两天的抹红抹黑,而后立即进入遴选,让郭大维要回应都措手不及。这操作的手法,多么让人熟悉!当年管中闵被行政院、立法院、监察院、司法单位调查,党政媒全面猎杀,以一人之力,何曾有机会自清?
这水,是有多深?
据报导,台大校长遴选的最后,是由郭大维与陈文章出线,做最后PK。最后由低调而不具政治色彩的工学院长陈文章出线。
校长选举是无记名投票,无人知道21位遴选委员如何思考抉择。但因为选前的政治操作,遴选委员很可能会因此联想当年遴委会召集人陈维昭,遭受各方攻击,得顶住巨大的政治压力,甚至北检的约谈,才得以保住台大的尊严和大学自主的精神。若由郭大维选上,依选前的政治阵仗,恐怕会是卡管事件重演。台大会有多久没有校长,无人知晓。
所以工学院长陈文章选上校长,还真是老天保佑。让台大还有喘一口气的时间,让那些政治操盘黑手无法下手,让台大校园还保有一点最后的寧静。
然而,一想到台大校长选举,校长要先经过学生会的政治审查,还要被拷问忠诚度,就感到不寒而栗。当校长选举寧可选出争议少的人,那是不是意味着寒蝉效应已开始起作用?台湾学术思想自由的空间还有多大?这政治审查是不是像当年「人人心中有个警总」一样,那恐惧感的「心魔」,已植入人心?
天佑台大,天佑台湾!(作者为作家)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