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二十大即将登场,「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料将写入二十大报告中。回顾过去5年的台海局势,两岸官方持续冷互动、疫情近乎阻断民间往来,中美战略竞争加剧,美国眾议院议长裴洛西访台促使「第4次台海危机」爆发,更加快北京对台政策进程。学者王信贤分析,反独和反外部势力干涉被提升到重要地位,二十大后的两岸情势,除了繫于北京与台北的主观意志,也难脱华盛顿与国际环境的外部制约,考验着习近平的战略定力。
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执政10年来,已形成一套完整对台政策体系,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特聘教授王信贤将其归纳为一个由上而下的结构:最高的顶层设计与思维是「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其次为两岸政治定位,即坚持一个中国与九二共识;再者是实践方案,提出民主协商、探索两制台湾方案;最后是具体政策,包括反独、促统、促融、反对外部势力干涉。
其中,「总体方略」把习近平的涉台思维与政策做出清楚的汇整,后来陆续推出《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及《中国共产党与祖国统一》专书,也都是为习近平的对台政策进行说明与对内宣传。
王信贤指出,中美开启结构性战略竞争之后,台海关系被镶嵌于其中,两岸问题在中共的决策序列向前挪移。裴洛西访台更促成各方对台海「新现状」的认知,台美将共机越过中线及军机舰绕台等视为破坏台海现状;但对北京而言,华盛顿「掏空」一中原则、台北拒认九二共识等原则性问题才是现状的破坏者。
裴洛西访台也改变中共对台政策的配重与速度。王信贤解释,反独、促统、促融及反对外部势力干涉4项政策原先平衡并进;随裴洛西访台,中共提升反独与反对外部势力干涉的重要地位,并将两者相互结合。速度方面,第三次对台白皮书与围台军演原本不应于此时机推出,显示事件把北京逼急,加快对台政策进程。
外界关注北京解决台海问题有无「时间表」,政大东亚所教授兼所长锺延麟表示,出于习近平追求歷史定位与歷史使命,以及所谓中华民族伟大復兴的「歷史征程」,台海问题必定是「题中应有之义」。但是锺延麟认为,习近平应该不会明定时间点,他并提示,从二十大报告中对台总体方略的具体程度,或可看出习近平有无战略定力和耐心。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