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采与百健在9月底盛大发表lecanemab第三阶段临床试验报告,数据显示使用lecanemab的病患认知及功能性退化速度较对照组减缓27%。然而,使用lecanemab的病患当中有21.3%发生脑水肿或脑出血的副作用,令神经学家质疑lecanemab副作用对病患的伤害大过功效。
去年卫采与百健研发的新药Aduhelm获得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加速核准上市,成为20年来首度研发成功的阿兹海默症新药,无奈第三阶段临床试验缺乏足够数据证实Aduhelm有效减缓病患认知及功能性退化速度,导致美国联邦医疗保险拒绝列入常规给付范围,最终百健放弃在美行销此药。
Aduhelm与lecanemab都是根据大脑中β淀粉样蛋白堆积引发阿兹海默症的理论进行研发。除卫采与百健,罗氏及礼来药厂也各自针对β淀粉样蛋白开发阿兹海默症新药,预计今年第四季起陆续发表第三阶段临床试验数据。
但近日法国学者针对上述药厂研发的新药进行数据分析,发现这些新药虽然能减缓病患认知及功能性退化速度,但减缓幅度仍未达到临床意义。
这项研究引用2019年礼来研究员建立的阿兹海默症疗法功效量化评量标准。根据这套标准,轻度阿兹海默症患者用药后的失智症指数应比用药前减少0.98点,才代表药物具备临床意义。
参与这项研究的巴黎索邦大学副教授韦兰(Nicolas Villain)表示,病患使用lecanemab后失智症指数仅减少0.45点。若将上述药厂研发的新药都包含在内,病患用药后失智症指数平均减少0.31点,皆未达标准。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