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二十大」于10月16日在北京开幕 ,总书记习近平代表十九届中央委员会报告,总结过去五年成就并阐述未来的路线。「二十大」是在中国大陆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里程、也是朝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刻。由习近平的谈话及当前的陆经济发展现况,笔者尝试剖析「二十大」后的经济动向,归结以下几点。
一、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开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习近平在报告中提到其十年任内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1921~20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完成脱贫攻坚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歷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进一步言之,习近平所强调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其实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走出了一条与西方式现代化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回顾在2019年10月的中共第十九届四中全会中,他重申「第五个现代化」以因应经济结构变化。
「第五个现代化」不仅是过去「四个现代化」的延伸,也是一个新的政治概念,其所涉及的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的改革,应是中共国家治理上的革命性变革。 「第五个现代化」有「三步走」时间表,即2021年在各方面制度上更成熟更定型;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2049年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欲达此目标,必须(1)持续优化经济结构,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填补各种低效率洼地,让高效要素进得去。(3)持续创新、培养人才,为高质量发展厚植根基。(4)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进民生福祉。(5)精准脱贫,改善贫富差距。(6)改善污染,绿色发展。然而,面对中国人口逐渐衰退对生产力及经济的衝击,习近平在「二十大」上表示,将建立提高出生率的政策体系,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
二、面对当前经济困境,维稳优先。新冠疫情持续肆虐,美国联准会(Fed)进入升息循环,拖累全球经济。而习近平坚持「清零政策」,严格的封城禁令让大陆制造业、房市等领域深陷低迷,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值得注意的是,他在「二十大」的谈话中已强调「清零政策」短期内不会有所改变。由于今年上半年的经济成长率仅2.5%,下半年虽有显着成长,预估全年仅能确定「保3」,最多「进4」。所以,在「重稳不重量,不以GDP论英雄」下,避免房地产危机及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将继续做好「六稳」及落实「六保」。
三、资本市场「走出去,引进来」相辅相成;强化金融监管,防范系统性风险。「二十大」后,中国大陆的资本市场仍会逐步开放,迈向国际化及提升国际竞争力,提高资本市场配置全球资本要素的能力。鑑于房地产债务危机扩大,地方性金融风险接二连三,将强化金融监管,防范系统性风险。
四、强化金融系统,加速「去美元化」,预防美国的经济及金融制裁。有感于俄乌战争后,美方对俄罗斯採取强硬的经济及金融制裁,「二十大」后中美金融脱鉤将愈趋明显。大批中概股退市、减持美债、推进数位人民币(e-CNY)进程、扩大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范围,逐步实践「去美元化」。
五、美中科技战将如火如荼,强化自主供应链。面对美方近期对半导体的禁令,也是对中国大陆科技发展的封锁与打压,习近平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为降低美方在关键科技领域的「卡脖子」衝击,预料「二十大」后,将更致力于自主创新及供应链的发展。并在「中国标准2035」目标下,摆脱依赖国外技术现状的杠杆,希冀掌握未来全球市场的竞争主导权。
面对「二十大」后的中国政经发展局势,以及美中科技冷战,台湾难置身度外,政府当局该有因应对策。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