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长选战白热化,无党籍候选人黄珊珊20日指出,台北市应在疫后走向新世纪的文艺復兴,将文化力视为城市发展原则,研议循敬老卡480点模式,为学生卡加值艺文点数,并创全国之先打造首都表演艺术奖,给剧场工作者荣耀自我的目标。

14世纪中叶,欧洲因黑死病陷入动盪,人们开始思考生命意义,为文艺復兴运动创造条件,最终带动经济发展,黄珊珊沿用此概念,指全球在新冠肺炎肆虐后,人跟人之间距离变得遥远,她要带领台北走向疫灾后的文艺復兴,要让国外看见首都的文化底蕴,成为「真善美」的城市。

黄珊珊说,过去台北首重经济建设,但艺术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她认为文艺復兴分为3个层次,首先是文化力应是城市发展原则,接着将此精神注入在软硬体建设,为大眾喜欢的东西加值,提升城市美学,接下来才是狭义的艺文产业,实际用文化领台北。

她回忆,高中时为了掏钱看场表演,即使勒紧裤带、3餐吃白吐司都无怨无悔,下课时也会至民歌西餐厅听音乐或观赏歌厅秀,这就是文化的力量,但影视音蓬勃发展后此景况变得很少,她希望一座城市不只有美食,应将艺文融入在城市每个场所,变成生活一部分。

黄珊珊说,台北市政府振兴方案「熊好券」中特别设计艺文券,她也想循敬老悠游卡每月发放480点的模式,将艺文点数放在学生悠游卡中,让青年走进文化场馆看表演,以培养艺文人口。

当前艺文奖项遍地开花,台北甚至有自己的电影节,却没有表演艺术的最高殿堂,她指出,许多团体向中央争取但没下文,台北市能借镜美国「东尼奖」,打造「首都表演艺术奖」,强化台北艺术表演中心作为亚洲共制中心的定位,给予剧场艺术工作者荣耀自我的目标。

#文艺復兴 #台北 #文化 #加值 #文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