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二十大报告强调「安全」及「斗争」,引起「经济让路政治挂帅」质疑。不过,着名经济学家、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指出报告的中心,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不会变,保护民营经济不会变。只要管控好疫情,中国经济常态化恢復到百分之五左右的增速「应该没问题」。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及「规范财富积累机制」则引发对富人开刀的疑虑,有学者预料可能会进行税制改革。

刘元春接受《中国新闻周刊》访问时表示,这两年社会出现一些理论误读和思想噪音,认为新发展格局就是「闭关锁国」,以人民为中心就放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共同富裕就不讲效率。他说,二十大报告旗帜鲜明地把「高质量发展」定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可以看到,改革不会变,开放不会变,保护民营经济发展不会变。」

至于全球疫情反覆对经济持续影响,以及全球经济增长低迷,是否会影响中国2035年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目标。刘元春认为,目前经济增速回落是全球现象,呈现出低增长、低贸易、低投资,同时高债务、高通膨、高风险的「三低三高」态势。这些态势可能会延续一段时期,不是短期现象。这反而为中国2035年相应目标的完成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因为他国的增速进一步降低,中国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目标也更容易。

受上海封城等影响,今年中国经济增长将无法实现5.5%的官方目标。世界银行预测中国全年经济增长仅2.8%。

刘元春认为,相对其他国家,中国依然有自己的优势。一是中国的通膨不高;二是中国中西部的发展速度依然能够达到6、7%;三是随国内大循环进一步发力,以内需为主导的增长模式将显现实力。「我们应该有信心,在管控好疫情的基础上,经济常态化恢復到5%左右的增长速度,应该是没问题的。」

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及「规范财富积累机制」,并强调要「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引起外界热议是否要向富人「开刀」。有学者预料可能会进行税制改革,但不会过于激进,目前最大关切还是「稳住经济大盘」。

#刘元春 #中国 #民营经济 #经济 #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