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评估永续发展之影响性与投入重点前,应先考虑3个策略前提。首先,检视本身所处产业格局、自身市场定位与发展策略。举例来说,本身在产业价值链的影响力与替代性为何?是动见观瞻的领导企业、还是行业既有挑战者或潜在新进业者,亦或是跟随产业领袖动向的追随者?在此思考层面,「永续发展」系属公司总体战略层级议题,针对领导企业与挑战者而言,其决策重心目标,除厘清与维繫商业模式可持续性外,更须考量永续作为是否能改变、提升,甚至挑战行业格局与增益竞争优势扣合。另一方面,对产业追随者而言,永续风潮之扩散效果与力道为何?当必须迎合大势所趋时,若市场已由「nice to have」转而「must have」而不再提供「永续光环」之溢价效果时,此时永续投入成本与可取得选项反而系决策重点。
其次,因应永续观点导入,企业必须从价值体系重塑,以真正落实升级或转型。同一物件,或因不同企业价值观认定而有资源或废弃物之差异,是提供潜在营收来源、或徒增费用而避之唯恐不及。若回顾联合国于2015年9月提出的「2030年永续发展议程」,其中为人熟知之17项永续发展目标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或是,目前各大金融机构在检视企业客户永续曝险程度,所依循之永续会计准则(Sustainability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SASB)。仔细观察其指引内涵,其实最终仍回归到企业管理之四项核心元素「才(人才、核心能力)」、「材(商业模式各项关键投入要素与取得性)」、「财(各项有形、无形资产与资本的配置)」与「裁(决策多元性与透明度)」之重新检视与调和,故若企业价值观及DNA未能先改变惯性,永续作为将仅是既有模式延伸与工具堆砌。最后,因应上述两项策略前提之认知,企业可更进一步盘点面临永续风险及机会下之创新升级或转型选项,是内部资源活化?或须依靠外部伙伴协作取得,并扩大合作综效。
以目前市场热门的温室气体盘查为例(ISO 14064-1:2018),六大盘查类别中,第一大类直接排放及第二大类外购电力与能源(间接排放)系企业盘查的重点,主因是相对容易取得资讯,然盘查后是否能真正改善问题?在既有框架、组织惯性下的盘查,又能否从商业模式之策略制高点达成永续转型升级?同时,第三至第六大类由各项运输(诸如商旅、通勤、配送等)、上下游使用本公司产品之相关排放(例如原料採购、加工制程、消费者使用、废弃物处理等)等议题,虽因不易取得数据而被忽略,然对经营本质的强化改善、商业模式再设计,甚至透过创新而衝击行业格局之潜力似乎更为可观。当企业开启如此讨论,产生的涟漪效果将迫使内部更深刻的检讨、找寻与评估潜在机会,创造真实有感的永续价值。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