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气循环周而復始,去而又来,像一年四季,因此有人以春燕形容復甦,以寒冬比喻萧条,然而,大自然是规律的,节气都有定期,反观景气春天可能很长,也可能很短,寒冬可能半年,也可能五年。
19世纪,美国曾歷经五年景气寒冬,而1930年代景气大萧条,景气寒冬也将近四年,在景气循环里,春天就是扩张期(expansion),冬天等于收缩期(contraction),自1990年以来随着乌拉圭回合谈判达成协议,自由贸易迈向新里程碑,也改变了景气循环,此后美国、台湾的收缩期降至一年以内,而扩张期有时可长达十年。
柯林顿总统任内就一直处于扩张期,乐得他称此为新经济(new economy),而即使像2008年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美国这个寒冬也只有18个月,更令人意外的是,2020年的疫情重创美国,但万万没料到,这次美国收缩期只有短短两个月,简直令人不可置信。
六年扩张期 50年来最长
台湾也是如此,1980年在二次石油危机衝击下,景气歷经三年寒冬,是史上最长的收缩期。随着贸易自由化,生产规模扩大,贸易成本降低,1990年以来台湾景气收缩期很少超过一年,而扩张期总在两年以上。这次更不得了,自2016年初景气开始回升,迄今已逾六年,这一波景气扩张期已创下50年来最长,换言之,自蔡总统上任以来,我们一直处于扩张期。
虽然说,扩张期是景气的春天,但和昔日相比,还是有程度上的差别,以前迈入扩张期,经济成长、薪资成长如响斯应,以第七次循环的扩张期(1985~1989年)为例,实质总薪资平均年成长8.2%,那真是美好的年代,好景不常,晚近第14次循环的扩张期(2012~2014年),实质总薪资平均年增率仅0.04%,而第15次的扩张期(2016年~2022年)虽然亮了不少颗景气红灯,股市甚至涨逾18,000点,然而实质总薪资平均年增率也只有1.2%,与美好年代相比,实有天壤之别。
薪资成长无感 削弱消费
蔡总统任内的扩张期虽是50年来最长,然而反映在薪资上却仅杯水车薪,这样的扩张期虽名为扩张,但对多数上班族而言,没有丝毫扩张的感觉,景气扩张昔日欢似春天,今日已淡如秋天。
景气扩张期之所以淡如秋天,其原因仍在于经济成长的果实没有为多数国人分享,1990年前后十年,GDP分配到受雇人员报酬的比率约50%,如今只有45%,这样的分配非仅不公平,由于薪资停滞会削弱消费动能,消费不振又将抑制景气扩张,如此自然把台湾引到负向循环,所谓景气扩张也就名存实亡了。
因此,就算年底国发会公布了第15次循环的扩张期长达六年,创了史上最长,但对多数人而言,也已经没什么意义了。
小檔案■美国1930年代大萧条,经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认定,美国景气自1929年8月达到高峰后逐月下滑,直跌到1933年3月才抵达这一波的景气谷底,由峰至谷的这段收缩期长达43个月。
小檔案■19世纪经济学家杰文斯认为景气与太阳黑子的周期性活动密切相关,朱格勒随后也提出为期10年的循环理论,20世纪康德拉季耶夫更发现了60年的长期景气循环,这些学者证实了景气循环虽不似大自然循环如此分明,但隐隐然仍有些规律可循。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