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骤降引发运价连续性下跌,业界透露,海运业正大动作五招救市,从减班、跳港、降速,或大船换小船、抽掉非主力航线等,减供给、稳运价的力道增强。马士基、ONE等国际航商预估,运输需求修正恐将持续半年甚或几个季度。

多家货代业者表示,美西线现货价跌到约1,500美元上下,已跌破一些船公司成本价;美东线现货价跌破5,000美元,西北欧线现货价跌破3,000美元,目前船公司还有利可图。在竞争激烈的美西线,不只小型船公司开始撤出,有些大型船公司也开始大船换小船因应。

需求不足是运价连续性下跌的关键,阳明等航商持续观察,欧美大型零售商在积极去库存后货量是否回稳,何时开始补货。

货代业者指出,传统上每逢季末,出货量会比较好,加上农历年前会有一波赶在亚洲生产基地放假前的拉货潮,亦即在国历、农历年前,业界研判有机会让运价止稳甚或微幅涨价,如果货量不足,就要看船公司舱位调控能力而定。

据Alphaliner 10月24日数据,全球閒置船舶逾280艘、运力约120万TEU,占全球船队运力近5%。另据德鲁里数据,未来五周(10月24日至11月27)在跨太平洋、跨大西洋、亚洲-北欧和地中海等主要航线宣布取消91次航行,取消率12%,逾半数在跨太平洋东行航线。

大陆出口货柜运价直落,促使船公司採激进手段削减运力,进一步要避免合约价大幅波动。上海SCFI 4日最新一周报价下跌6.98%至1,579.21点,连续20周下跌,下探至2020年11月首周的水准,其中美西线、欧洲线自年初高点的跌幅逼近8成。

马士基在第三季财报会议表示,战争、通膨降低全球物流运输需求,在跨太平洋和亚欧贸易上已有约15%运力被淘汰,估计未来还有更多运力调整,马士基会做出相应调整;ONE示警,北美库存积压加上欧洲恐将衰退,预估货量和短期运价都需要一段时间恢復。

近期陆续公布最近一季财报的马士基、ONE等,坦言获利已达高峰,受惠高比例高运价长约护体,接下来市场开始反转,8月、9月起运输需求骤降,连动现货价直落。业界关注,没有或低比例长约护体的小型航商,可能最快在第三季就会反应,进入第四季货量、运价持续下修,迫使长约价再松动,财报受影响的船公司更多,或扩及大型船公司。

本周起,阳明、万海等也将公布第三季财报。阳明第三季营收跌破千亿元大关为998.12亿元,季减8.8%、年增4.6%;万海第三季营收638.34亿元,季减15.02%、年减9.7%。

#阳明 #跌破 #货量 #马士基 #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