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提要■眼看气候变迁日益严重但各国缺乏积极作为,抗议团体近日接连在欧洲各地破坏名画,藉此吸引社会关注气候议题。

精句选粹■“We are in a climate catastrophe,” the woman said in German, as a yellow goop dripped onto the floor. “Does it take mashed potatoes on a painting to make you listen?”

10月底的某个周日,位于德国波茨坦的巴贝里尼博物馆一如往常吸引许多游客前来欣赏名家之作,包括印象派画家莫内的名画《乾草堆》,但这天博物馆突然警铃大作。

在现场一片骚动之际,原本负责看管《乾草堆》的警卫被调虎离山,这时突然有一对身穿橘色抗议背心的男女将事先准备好的马铃薯泥泼向《乾草堆》。抗议女子转身向群眾大喊:「我们正面对气候灾难,非要我们对名画丢马铃薯泥才能让大家听话吗?」

源自19世纪的画框瞬间被马铃薯泥沾污,所幸画作外层有玻璃保护而没有受损。声称代表抗议团体Letzte Generation的男女遭逮捕后表示无意破坏名画,只是想要藉此吸引外界关注气候议题。

侵犯画作 正当性遭质疑

该团体于声明中表示抗议份子是「抱着沉痛的心情与决心」才付诸行动,目的是要大家反思「艺术与生命何者更重要?」但巴贝里尼博物馆馆长维斯泰德(Ortrud Westheider)表示:「侵犯博物馆画作并肆意破坏对维护气候毫无助益。」

在罗马同样有Letzte Generation的支持者响应抗争行动,对当地博物馆收藏的梵谷名画《夕阳下的播种者》泼洒碗豆汤。该团体宣称这一连串的名画攻击是「迫切且经过科学考量的抗争行动」,不应被视为「纯粹的破坏行为」,因为名画本身并未实际遭到破坏。

诸如此类的抗议行动在欧洲各国频繁上演,原因是联合国近日警告各国对抗气候变迁缺乏积极作为,恐怕难以达成巴黎气候协议设下的目标。

同样在10月,伦敦国家美术馆也遭到气候抗争团体Just Stop Oil派人潜入,对梵谷名画《向日葵》泼洒番茄汤。同一团体也派人在伦敦杜莎夫人蜡像馆做了同样的事,而这回遭殃的是英王查尔斯三世的蜡像。

除了泼洒浓汤之外,抗争团体惯用的另一种手段是将身体黏在名画上吸引目光。位于荷兰海牙的莫瑞泰斯皇家美术馆就在近日闯入一名比利时抗议份子,企图将头黏在维梅尔名画《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上以示抗议。

西班牙马德里的普拉多博物馆也有两名抗议人士闯入,分别将手黏在哥雅的两幅名画《裸体的玛哈》及《穿衣的玛哈》上,并在两幅画之间写下「+1.5度」的抗议标语,呼应巴黎气候协议设下的目标,避免地球气温较前工业时代增幅超过摄氏1.5度。

激烈抗议手段让欧洲各国博物馆防不胜防。德国柏林国立博物馆已禁止游客携带背包入馆,而荷兰法院也对上述攻击《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的抗议份子处以两个月有期徒刑。

美国各博物馆 严阵以待

虽然这波抗争行动尚未蔓延至美国,但美国各地博物馆已经严阵以待。代表美加地区大型美术馆的美国美术馆馆长协会(AAMD)近日发布声明,严厉谴责攻击艺术品的行为缺乏正当性,无论动机关乎政治、宗教或文化。

该协会表示:「艺术横跨不同时代与地点,彰显各地人群创造力,也代表人类共有的人性。为了任何目的而攻击艺术,等于破坏这份人类共同价值。」

#破坏 #美国 #攻击 #艺术 #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