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因美国联准会鹰式升息,债券殖利率大幅反弹,美国10年期、30年期公债,及投资等级公司债一年内殖利率都反弹逾200个基本点(1基本点等于0.01百分点),债券债格大跌,是数十年来首见的大空头,满手债券的金融业,尤其是寿险业更面临2008年金融海啸以来最严重净值危机。
国内已有九家寿险公司决定进行金融资产重分类,将净值下债券分入摊销后成本,改以成本列帐,净值即回升近兆元,但各家公司重分类后净值改善的金额,都要提列特别盈余公积不得分配,再加上股债跌价,寿险公司2023年多注定不能配发现金股利。
不止如此,若是上头还有金控母公司,金控母公司也要提列同等金额的特别盈余公积,也代表金控母公司配发现金股利的能力大受影响,再加上产险子公司亏损,证券子公司不如2021年获利,对比2021年金控获利创歷史新高,2022年配发现金股利亦创新高,2023年金控股股东能期待的股利应不多。
2022年金融业股东增资应创歷史新高,主要是产险业增资近千亿元,寿险亦增资587亿元,金控增资844亿元,本国银行亦增资348亿元,这些股东拿出真金白银投资,「图什么?」
过往当个银行家是一种无上的社会地位,是实业家拍马赶不上的高度,现在金融业动辄因吸受大眾资金,背负着更高的道德标准、社会责任及消费者最大理论,金融业还算「暴利」行业吗?在低利率逾20年的台湾,存放利差低,金融业都靠投资获利,资本市场多头可以赚上一个资本额,但若股债匯剧烈波动,一不小心是赔上过去几年的获利,万一又出现什么需要金融业善尽社会责任的事件,股东可能再拿出钱来增资,维持资本适足率。
若担的是无限风险,平均多年下来赚得是卖白菜的利润,这几年更可能连现金股利都很少,还要被强化管理,金融业股东是靠什么维持投资的热情?应该是期待未来相对稳定、相对低风险的长久增值吧!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