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军事对峙期间,国军心战总队负责释放高空到对岸,空飘基地规模从金门一个点,后来扩充到花莲、林口和南韩,可以成功「达阵」的空飘区域则几乎涵盖了全大陆。对岸也不时利用高空气球发动心战,还被我前线官兵以火炮击落。
根据檔案局资料,国军对大陆的空飘作战,始于民国43年,到了民国51年,才积极发展中、高空气球空飘作业,并且拓展空飘基地、增加飘送能量。官员指出,「大陆同胞不惜冒生命危险,也要来抢拾空飘物件!」导致共军展开搜禁,甚至还煞有其事的出动军机,上空「瞄准」空飘气球进行拦截,成了当时国军对共军最佳的心理战武器。
不过,当年「保密防谍」之下,空飘气球的研制与生产过程全是「高度军事极密」,行政院退辅会在民国61年成立塑胶工厂,还赋予空飘气球一个秘密代号:「犁庭产品」。70年代两岸关系出现微妙变化,解除36年来敌对状态,这个最高机密的产品,在民国87年停产,这个对最特殊、最便宜的「心战武器」也走入歷史,写下时代的见证。
我方将气球视为心战利器,大陆也不甘示弱。2000年总统大选方酣之际,国防部主动发布新闻,指称元月16日发现10余个不明空中物体,从海峡中线偏西高度1万5000呎至2万4000呎方向飞向台湾,并在台湾西北部海域上空消失。国防部认为从飞行方向研判,这些空中物体应是中共施放的空中气球。
军方当时指出,不明物体正好飘过我国重要航线,包括国内航线、国际航线都必须经过这块空域。国防部发现后,就通知民航局加以因应。军方强调,国防部全程监控,强网雷达也严密监控,但拒绝说明监控时间多久,也未说明空军有无升空瞭解状况。
空军官员表示,根据空军对空中不明目标处理程序规定,一旦发现空中不明目标时,必须先以无线电呼叫,要求对方辨识身分,如果对方置之不理,又无法从雷达上确认来意,空军待命战机必须马上升空,以目视方式确认不明目标。但官员拒绝证实当天是否曾因此升空。
事实上,国军曾以火炮击落对岸气球。民国56年在乌坵前线服役的一位预官回忆,8月17日,近中午时分,指挥部突然发出紧急警报,官兵迅速各就各位,依雷达指示十点钟方向,指挥仪显示高度1200公尺,装填五发炮弹射击。说时迟那时快,指挥官又以电话命令:「左营雷达中心指出目标尚未消失,各炮继续射击。」指挥官查问战果,连长回报击落敌机两架。第二天防炮司令部副司令来乌坵鑑定,结果击落的是空飘气球。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