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代表团在副主席夏立言带领下,在北京分别会见了宋涛与王沪寧。次此访问对已如履薄冰的两岸关系,无论是意义或实质上,提供稳定的力量。国民党在与宋涛见面后,重申「九二共识、一中各表」没有改变外,也表示会继续推动两岸交流与合作,朝共存共荣的方向迈进。与王沪寧见面更有深一层的意涵。毕竟王沪寧在二十大后,衔习近平之命重新研拟两岸新论述,以取代「一国两制」。是此,这次访问行程结束后,应会有更多相关议题发展。
九合一选举证实,一个和平稳定的两岸关系,仍为台湾各界所期盼。最重要的,如何提供两岸稳定与持续对话管道,乃创造两岸和平的先决要件。此次夏立言一行也就如何恢復小三通、保障台商与台青在陆之利益与农渔品进口问题,与各界进行广泛交流讨论。
国民党的两岸论述目前总体方针仍强调「后疫情时代的两岸关系与交流合作」。主要逻辑仍围绕在经贸交流为达成和平不可或缺的要件。简言之,若两岸要维持和平稳定,则经贸与人员交流不可中断。交流合作为因,和平为果。这一来一往,因果关系就变得更为清晰与可操作。
在如何维持和平的相关论述中,学界多提倡藉由经贸往来与沟通对话,创造双边和平。经贸往来提供基本人员与货物交流,是连结彼此关系的重要关键。而沟通对话更是保持彼此资讯畅通,避免因为资讯不对称而产生互相猜疑,与后续关系恶化。过去自由主义学者提倡「康德永久和平论」,虽然主张民主国家之间不打大规模的战争,而民主与非民主国家衝突所在多有。但后续相关论述也主张,国家之间若利益相似与经贸往来,亦能降低衝突的机会。两岸之间虽隶属不同政治体制,但在彼此相关利益与经贸往来上,仍具有维持和平之效果。如何稳定两岸交流管道畅通,并进一步在各项相关规定达成共识,是未来北京与台北之间无法避免的主要课题。
人类社会是衝突与合作并存,两岸关系本亦该如此。对抗的两岸关系只会深化衝突螺旋,并走向「战争是国家本性」的论述中。如何避免衝突的发生,必须经由更文明与和平的方式进行。对话代替对抗,交流代替猜忌,才能继续深化得来不易的和平。乌克兰战争带来的启示,除了告诉世人和平的可贵外,更重要的是如何达成「永久和平」才是最主要的关键。战争与和平永远站在对立面,而人民与决策者在面对战争与和平的十字路口时,必须慎思诡谲而复杂的国际局势。
(作者为政大外交系副教授)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