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年平均之下,今年民间投资年增率-1.13%,经三年平均变为8%,今年经济成长2.12%,经三年平均变成4%,表现似乎不错。
这样的论述对吗?平心而论,是有些道理的,年增率顾名思义就是和前一年比较,如果前一年数字很高,今年要再这么高,是有难度,例如民国99年经济成长10.3%,次年就降至3.7%,又如110年经济成长6.5%,次年就落至2.4%,近年成长率随着基数高低而起落,确如朱主计长所言。
时间数列上为弥补数字跳动的过于剧烈,可採移动平均以观其趋势,例如月资料,取三个月、半年的通膨率平均一下,平滑化这些跳动,确实可以看出长期趋势,朱主计长循三年平均也可以达到这个效果。
然而,基数效应并非必然,民国80年代,十年里有九年经济成长逾6%,年年都高,并不会因为前一年基数太高,就导致次年趋缓,何以如此?因为活络的经济已摆脱高基数的限制,因此得以在高成长上继续高成长,台湾如今深受高基数的限制,高后就低,不就说明如今成长动能远不如昔日?这岂是小问题?
移动平均可以让我们观察长期趋势,但期间的变化也容易被平均掉,而忽略了重要讯息,持平来说,除了看三年、三个月、半年的平均,看各年、各季、各月的资料仍属必要,主计长过度强调基数效应,强调三年平均,可说是对了一半,错了一半。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