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捷运近日通过第一阶段的环评,其经费由原本约425亿元增加到697亿元,基隆市政府配合款从17.7亿元暴增到53.86亿元,基隆市长谢国梁说,因已达基隆市1/4总预算的经费,要配合「门儿都没有」。而前基隆市长、现任内政部长林右昌却在脸书开心报喜环评通过,还建议基隆市府与其说政治上的狠话,不如实事求是,务实的跟中央合作解决问题。可说是完全甩锅!
政治凌驾专业的基隆捷运一波多折,如今争议再起,充满变数,再让基隆市民失望灰心。
基隆捷运的规画从火车轻轨系统,提升为中运量轻轨捷运系统,第一阶段经费从80亿暴增到425亿元,却成为只到八堵进不了基隆的捷运,后来铁道局再提出改为具备自动列车运转装置的中运量捷运系统,以便与台北捷运汐止东湖线共用路廊。
离谱的是,在可行性研究及综合规画阶段,常用低估的经费以争取支持及审查通过,如今选后才告知因物价上涨及土地使用成本增加等因素导致经费增加。虽然交通部长王国材建议基隆市府可从区段徵收取得道路用地,减少分担甚至还不用分担,但当初为何未将几年前就可预见的此类影响成本因素,仔细评估其效益进行决策,而是在环评通过后再增加经费,强制地方政府接受。
何况未来招标、发包、施工时还可能继续追加预算,甚至未来还需分担营运亏损,加上7月推出的北北基桃公共运输月票,基隆市府的财务负担将雪上加霜。
检视基隆捷运调整过程,除经费持续增加外,包括预估运量、捷运型式规模、提供运能、成本效益评估、第二阶段才能评估由八堵到基隆等,都没有考量此捷运路线最基本的供需分析,环境影响说明书清楚说明基隆捷运只能增加0.14%大眾运输人口,完全不符合专业的公共运输规画。
尤其是,即使政策以建设为导向,在目前已决定兴建北宜高铁(南港直接到宜兰)的状况下,南港、基隆间因有足够空出的班次容量,就可规画在尖峰时段增加只停大站的区间快车,配合台铁公司化有效改善基隆线,并可在其沿线车站进行场站开发,兴建基隆捷运的必要性就低。
如执意要兴建基隆捷运,因核定的汐东线6站中有汐止区公所、汐科及樟树湾等3站与基隆捷运共站,在端点的东湖站又与文湖线有长达280公尺的转乘距离造成不便,而汐止区民眾直接搭基隆捷运到南港展览馆站转乘文湖线更方便,汐东线兴建效益就需更仔细评估了。(作者为消基会董事暨交通委员会召集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