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党主席柯文哲预计4月8日起「访美」三周,据媒体报导,极可能因为与蔡英文的访美时间重迭,难免有焦点转移的「失焦」之虑,因而削弱了其效应;同时,也由于柯文哲前此对美国将台湾视为「马前卒」的棋子,发过不平之鸣,恐怕不为美国人所喜。因此,总体来说,对柯文哲的出访,颇带有点「看把戏」的心态,嘲讽批评之声多,而乐观其成、施以鼓励者少。

在蓝、绿两党中人的「亲美」、「媚美」的政策下,台湾的政治人物,几乎都将能够出访美国,甚至只要能踩上美国的土地,就引以为傲,归来便能骄其乡人、累积政治资本的心态下,柯文哲的出访,在我看来,反而才是真正具有「主体性」的外交策略,而足以别异于蓝、绿两党所令人不耻的「朝贡」、「述职」,唯美国马首是瞻、甘作傀儡的作风。殊不解为何台湾社会居然却会吝于给予一些期待与掌声。

民眾党所标举的「等距外交」主张,不即不离、不偏不倚,唯以台湾的实质利益为优先考量,而展现出不卑不亢、独立自主的风范,岂非正是所有的外交都应遵行的基本原则吗?为何一到了台湾,一切都转成了笑柄?

长久以来,台湾的政治人物都必须先通过美国的「面试」,才能确保其在台的存在价值,而美国也藉用着开放的城市、会面官员的层级,展示其对台湾政治人物「忠诚度」的评分,台湾虽自诩为「民主」,但真正能「作主」的,却不是本国人民,而是美国政府,这是多荒谬的「民主」?多「矮化」的国格?

民眾党柯文哲虽是「未能免俗」地欲参选2024台湾总统大选,也必须依惯例前往美国「试水温」,以争取美国的认可与支持,但恐怕未必能真正通过「面试」这一关。但是,先行抛出「等距外交」的主张,虽是不会讨喜,无疑却也彰显了台湾的「主体性」,同时,更足以让美国明白,台湾还是有另外一种声音的,这正是柯文哲出访美国最重要的意义所在。

台湾人不作「应声虫」,更不作「叩头虫」,台湾的总统不是「儿总统」,不是「傀儡戏偶」,台湾自主、台湾优先,站稳这个立场,台湾才有真正的未来。

(作者为退休大学教授)

#两党 #民眾党 #美国 #访美 #柯文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