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大陆电动汽车爆发式成长带动下,令车载电池产量同样暴增,但考量到成本、环保、商业价值等因素,电池回收成为当前大陆正夯的新能源事业,包括寧德时代、吉利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企业,纷纷加码布局,抢食这块规模超过人民币(下同)千亿元的新市场。
中国经济网14日报导,看准锂电池回收是市场最新风口,由天奇股份发起、中国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参与的大陆首个锂电循环产业互联网平台「锂++」,日前正式上线,试图探索锂电池回收新模式。
事实上,规模超过千亿元的动力电池回收市场,今年已经吸引寧德时代、吉利汽车、芳源股份等业者加码投入。稍早前,寧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透露,目前寧德时代在镍、钴、锰的回收率达99.3%,锂回收率达90%以上。预计2035年后,寧德时代利用退役电池中的材料可以满足很大一部分市场需求。
「锂++」产业互联网平台CEO胡颖表示,目前大陆已经初步建立起锂电池循环回收体系,根据回收主体不同分为四种模式:车企、电池厂、电池回收利用企业及互联网+产业联盟。「锂++」产业互联网平台将建构更高端化、智慧化、绿色化的锂电池回收产业链,进一步推动锂电池循环互联网+产融联盟的新模式。
此外,推动电池回收也有利遏制已出现产量过剩苗头的电池行业,并避免资源浪费。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电动车高速成长下,令电池行业生产一哄而上,2022年大陆动力电池累计产量为545.9GWh,年增148.5%,但同期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仅294.6GWh,年增90.7%。
大陆业界人士分析,动力电池的大部分原材料可循环利用,加上近年来锂矿等原材料价格大涨,业者投入动力电池回收领域可保障供应链安全与降低成本。不过,当前看似一片蓝海的动力电池回收行业,仍然存在「小、散、乱」的问题,行业亟须实行高品质发展。
前海开源基金投资部总监崔宸龙指出,按照动力电池平均使用寿命五至八年计算,到2025年,大陆退役动力电池累计将达137.4GWh,需要回收的废旧电池将达96万吨。预计未来回收会逐步取代开採,成为电池金属原材料的主要来源。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