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第一大国奈及利亚在2月下旬举行总统大选,该国过去曾发生多次军事政变,也经歷过地域矛盾及内战,更饱受族群衝突及激进伊斯兰主义所扰,唯一不变的是世纪之交展开的4年1次民主选举,不仅总统任期限制受到尊重,同时还经歷过政党轮替。基于其为非洲第一大国,因此这次选举备受重视。

奈及利亚曾在1966(两次)、1975、1983、1985、及1993发生6次军事政变,境内三大族群约占总人口三分之二,其中北方信奉伊斯兰教的豪沙——富兰尼族约占三成六,南方两个主要信奉基督教的犹鲁巴族及伊波族则有三成。豪沙与富兰尼族原是两个不同的族群,但因具相同宗教信仰及透过通婚结亲,因而有时被视为同一族群,但人口比例上豪沙族是富兰尼族的5倍。族群的矛盾曾导致东南方的伊波族在1967年脱离联邦,宣布独立,联邦政府经歷了两年半的内战——比弗拉战争(Biafra War),才结束这场分离主义运动。

为了避免地域矛盾及宗教分歧对政治造成负面的衝击,民主化后在总统大选时,主要政党会在提名人选方面,将区域及宗教平衡纳入考量,也就是如果总统提名人来自北方,副总统则选择南方人,如果前者是穆斯林,后者就挑一位基督徒为搭檔。

不仅总统大选的搭檔有此考量,当奥巴桑乔两任届满时,当时执政的人民民主党在2007年的总统大选,决定选择北方富兰尼族的穆斯林省长亚拉杜阿为总统候选人,搭配他的则是南方基督徒省长约拿单,显示政党提名也希望总统候选人的地域、族群、及宗教背景能够轮替。

目前执政的全民议会党(APC)推出的总统候选人提努布打破惯例,选择同为穆斯林的前北方波诺省省长谢提马为搭挡。虽然提努布来自西南的拉哥斯,与谢提马有地域的平衡,但是这是过去20年民主选举中,首次出现没有宗教考量的名单。

反观代表PDP参选的前副总统阿布巴卡的副手,是南方三角洲省的基督徒省长欧寇瓦,两人在宗教及地域都能互补。除了这两大政党的候选人外,另一个颇具实力的挑战者是工党(LP)候选人欧比,前南方阿南布拉省的基督徒省长,属于伊波族,他的副手是信奉伊斯兰的富兰尼人、来自北方卡杜纳省的前国会议员巴霸—阿梅德。

根据提努布自己的说法,他挑选竞选伙伴的条件是基于才干、经验、能力、及愿景,而非宗教因素。不过这个说法是否能为选民接受,成为此次大选的关键。奈及利亚还有一项规定,就是总统候选人必须在全国36省中的24省及首都特区,获得至少四分之一以上的得票,以确保获胜者有广泛的支持。这次遇到三脚督则有可能无法通过这个门槛。

在经过4天的计票后,3位候选人各获得12个省(首都特区)的多数,另一省有第4位候选人在自己家乡胜出,不过在总得票方面,提努布以近880万超过阿布巴卡近700万及欧比的600万多票胜出,同时儘管提努布在奈国第一大城也是本命区的拉哥斯及首都阿布贾都输给欧比,但仍在30个省获得四分之一以上的得票,当选总统。

不过,PDP及LP都不愿接受选举的结果,且提出挑战。前总统欧巴桑乔也认为有计票舞弊的情况,但呼吁选民保持冷静。如果最终提努布能够顺利就职,将会是20多年来首组正副总统都是穆斯林的组合,这样赢者全拿的情况,是否会加剧该国的族群矛盾及衝突,将会是该国所要面临的挑战。(作者为国立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国立台湾大学政治系兼任教授、国立清华大学通识中心兼任教授)

#北方 #宗教 #奈及利亚 #地域 #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