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年2月间,局长紧急召见。原来,壹周刊突然向局长电话查证,行政院前院长谢长廷早年是不是曾为本局工作过?调查局早年成立的「光华专案」有所谓的5人小组,成员包括杨家福、李式联、王瑍琪、王广生、谢育男,其中,谢育男是否就是直接与谢长廷连繫的调查员?
代表民进党出马角逐正副总统大位的组合是谢长廷与苏贞昌,若在选前这么关键的时刻,「谢长廷曾经是调查局的线民」一事获得证实,很可能会影响整体大选的选情。
两天之后出刊的壹周刊果真报导了相关新闻。据壹周刊所载,美丽岛事件后也就是民国69年到77年,调查局曾经透过外勤人员,以低调方式单点突破,接近议会路线的党外人士,交换对当时国政的意见,最后由调查局高层汇整上报给当时的总统蒋经国。报导也提到,当时在台北市调处担任调查员的谢育男说,他接触的对象是谢长廷。他与谢长廷都是单独密会,密会地点在谢长廷执业的法律事务所附近餐厅跟咖啡厅,见面时都是密谈国政时事。谢育男也说,他负责情搜的单位是台北市议会,所以有时会混迹记者席,监控对象当然也就包括党外议员跟媒体。他和其他调查员平均每个月1到2次,将各自搜集的情资,以书面方式上报局本部,最后再由局长汇整给蒋经国总统,藉以了解党外人士的想法和态度。
我拟了新闻稿表示,从现有文件中,并没有发现光华专案的名称,或是所谓的五人小组。新闻稿也指出,依据调查局廉政工作谘询委员会设置要点,得邀请官员,学者专家,民代或民间人士,担任谘询委员;根据这个要点,在民国81年到82年间,本局曾邀请当时的立委谢长廷担任谘询委员,但他没有支领酬劳。
这份新闻稿发出后,细心的媒体记者发现新闻稿根本就是避重就轻,并不满意。因为,壹周刊说,谢长廷被本局列为谘询对象的时间。是美丽岛事件发生后的69年到77年间,但我们回应时提到谢长廷是在民国81年到82年间担任本局谘询委员,这两者根本是风马牛不相及。但不管记者们满不满意,这已经是我们能提供讯息的最大范围了。
应付完记者后,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马上作好损害控制。
坦白说,本局是情治机关,一定会运用谘询对象,但如果不能好好保护好谘询对象,反而让他们的身分曝光,就会发生很多无谓的困扰。谢长廷是不是本局的谘询对象?说实话,我真的不清楚。因为,调查员和谘询对象之间,都是单线联络。我没有吸收谢长廷当我的谘询对象,但其他同仁有没有这么做?我既不知道,也不会过问,所以,我是真的无从证实或否认谢长廷与本局的关系。但无论如何,运用谘询对象,一向是非常敏感,而且是可做而不可说的事。如今,媒体把谘询对象当成新闻话题炒作,对本局以及相关工作的推动,都会造成不利的影响。我想了想,当务之急是要先安抚好本局退休的高级长官,让他们不再对外谈论与谘询对象有关的话题,才能避免事态扩大。
但另一方面,局长还要面对立法院这个战场。局长找我讨论,若他在立法院接受立委质询时,要如何回答此一棘手的问题?
行政官员如果在国会说谎,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但谢长廷是不是曾为本局运用的谘询对象?这问题确实也难回答。我想了想,建议局长不妨参考美国政府官员面对此类问题时的发言基调,亦即:「有关谘询业务为机密事项,本局正式立场是不予回应。」后来,局长在立法院果然依此回答,也顺利过关。尔后,媒体再就此事对本局查证时,我们一贯回覆的说法也都是如此。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