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投信业者在AT1虽没有「踩雷」,但境外基金中则有约15檔基金持有瑞信AT1债,已衝击投资人对主动型的股债型基金的信心,是否牵动未来国内主被动基金市场消长,备受市场关注。
刘宗圣表示,目前债券基金多是投资组合方式,集中单一债券的风险已不高,另就各境内外基金公司在投资控管风险过程中,对于出现异常的标的都会先进行减码因应,预期对投资人的影响不会太大。
据投信投顾公会统计至2月底的各类基金规模,国内ETF基金规模达2.53兆元、台股基金规模3,921亿元、境外基金规模为3.52兆元。境内外基金中,主动型基金规模仍大于被动式的ETF基金,但ETF近年成长速度惊人,例如台股ETF基金2月底就达9,449亿元,多年来已呈现倍增趋势,主动式基金则有停滞不前的迹象。市场担心万一类似瑞信AT1债事件再发生几次,将衝击主动型股票或债券基金的投资信心,造成基金版图的挪移。
对此,刘宗圣认为,单一风险事件短期可能会有位移效应,但中长期从基金的发展歷史、国际经验来看,主被动式基金不会是「零和」的关系,应该会是「竞合」(竞争且合作)、甚至「整合」的模式。
他强调,主、被动基金商品在绩效、管理与成本上都不同,各有优势,近年来兴起Smart Beta投资(主动选择被动追踪的指数中成分股)更是一种主被动结合的投资,预期未来此消彼长的情况较不会发生,应是良性竞争与互动下,共同壮大资产管理市场。
就投资人来说,刘宗圣建议,可把主被动基金商品做为核心和卫星的配置,习惯投资ETF的人可以搭配优质的主动基金强化绩效,双方可以是互补的关系。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