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报导,普惠制早在1970年代推出,美国当时希望利用取消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关税,来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过去到期后都迅速获得两党支持而延期,但最近到期是在2020年12月,当名单送交国会讨论时,由于中美贸易战仍未降温,延期迟迟未能过关,也让100多国的数以千计商品失去了进入美国市场的免关税待遇。
报导指出,其实以普惠制进口的商品只占美国进口总额的1%以下,2022年总额达到近4兆美元,但对个别中小企业来说影响甚巨。一家美国企业负责人说,其在菲律宾的生产良好,但运输成本比中国高太多,普惠制失效后关税又增加17%,加上普惠制短期内无法实现,只好把产线迁到寧波市。
另一家在加州的电子设备制造商表示,因中国劳动力短缺、人民币升值导致成本上升,五年前该公司把80%生产线移往菲律宾。现在普惠制到期,人民币也贬值,菲律宾优势已然消失。该公司去年约22%的进口来自中国,今年这一比例可能上升到30%或更高。
美国国会也尝试解决普惠制到期的问题。
2021年美国参议院以悬殊比例同意重新授权,并制订了妥协方案,原打算做为「晶片法案(Chips Act)」提案的一部分,但后来为让「晶片法案」快速通过,一些有争议的条款让国会决定暂时搁置普惠制法案。
报导称,在普惠制重新上路之前,美国多家中小企业还是被迫再将产线移回中国。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