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陆续出现多例散发型本土猴痘病例,且从北部到南部都有,由于彼此之间没有关联性,研判社区风险高。疾管署日前开放猴痘疫苗意愿登记,短短9分钟就额满,专家提醒民眾,防范猴痘除了打疫苗,性生活上也要多留意。近期美国、加拿大个案较多,挑选性伴侣时应尽量避开,或是等待28天后再行房。由于猴痘属远心性病毒,病灶除性器官外,多会出现在四肢及脸部,倘若事前发现伴侣有红疹、水泡,就要赶紧「临阵脱逃」,最好的方式还是固定性伴侣,且伴侣数越少越好。
中国附医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长黄高彬表示,猴痘去年5月在英国被发现,已在欧洲传染了一阵子,近来欧洲的案例数下降中,而美国、加拿大则较多,民眾若要寻找性伴侣,应避免高风险国家入境者,若要发生性行为,也应等待2个潜伏期为妙,1个潜伏期约14天,安全起见应该等待1个月再行房。
猴痘和天花一样,属于远心性病毒,因此在躯干病灶较少,除性器官周围外,在四肢、脸上较常见。黄高彬提醒民眾,性行为前应观察伴侣是否出现红疹、水泡、脓泡、结痂等,即便已经结痂,也仍然具有传染力。另外,感染者的淋巴结也会肿起,包括腋下、鼠蹊部、颈部都会有,只要发现对方有这些徵兆,建议事前就赶紧「临阵脱逃」。
台湾感染症医学会名誉理事长黄立民也提醒,事前建议把伴侣的全身都看过一遍,有时水泡很小颗,可请对方转一圈,把腿分开,观察后再行房,只是不一定人人都好意思这么做。即便伴侣已接种猴痘疫苗,也仍有可能带有病毒,至于单纯约抱睡,未发生性行为,也仍有感染猴痘的风险,原因是双方会有皮肤的接触,在近距离之下,仍会不小心吸入病毒。
新光医院感染科主任黄建贤建议民眾,最好的方式还是固定性伴侣,不要到国外找不认识的人发生性行为。黄立民也说,性伴侣的数目越少越好,另也建议高危险族群也要接种疫苗,接种后等待2个礼拜,待保护力出来后再行房,才能安心性爱。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