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信义区崇德街60巷日前因邻近建案,发生道路坍塌下陷,市议员林延凤指出,北市经调研评估有11处主要干道路段为「高度风险」,她要求市府须提高土壤液化高潜势区、高风险道路周边工地查核强度和密度,并纳入土壤液化潜势查询系统。北市工务局对此回应,土壤液化调查与风险评估为5年计画,目前已完成1年研究,将持续调查及研拟应对方式。

工务局今年提出追加预算,当中「土壤液化调查与风险评估计画」为508万元,林延凤调阅期末报告资料表示,北市有11路段被列为高度风险道路,包括士林区中山北路六段2处、中山北路五段4处,中山区中山北路二段2处、民权东路三段1处、内湖区民权东路六段1处及中正区中山南路1处。

林延凤指出,虽然报告有提出11处高度风险道路,但她从市府「土壤液化潜势查询系统」却无从查阅,且除了11处路段有安全疑虑外,依照目前查询系统匡列的高潜势区,还有南京东路一至三段、忠孝东路一段、延平北路五至九段、復兴南路一至二段、南京西路、艋舺大道都在内,无论是周边居住人口或每天经过的车辆都不少,一旦发生类似「天坑」状况,后果不堪设想。

她呼吁,天坑不仅是工程施作不慎,更显示土壤液化高度潜势区的危机,土壤液化道路风险分级图资应纳入查询系统并叙明路段,要求市府对土壤液化潜势区与高度风险路段,必须加强周边工程稽查强度与密度,高度风险路段也要有长期地质改良计画,从中、高风险降为零风险。

对此,工务局回覆,道路液化潜势评估为市府参与中央地调所土壤液化调查与风险评估的5年计画,对北市紧急救援道路于土壤液化发生时的风险评估,目前完成第1年研究,后续将持续调查评估及研拟应对方式。

工务局说,土壤液化现象发生在地层为砂质土壤,在高地下水位时遭遇强烈地震力摇晃,导致地下水压突然上升,造成土壤承载能力暂时消失,可能造成房屋倾斜,地震结束后土地承载力就会恢復,情况与崇德街在没有地震的状态下,疑似施工问题造成的路基流失不同。

#调查 #北市 #工务局 #路段 #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