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县文化局文史研究丛书今年交出亮丽成绩单,《续修新竹县志》、《泰雅文化新编》获国史馆台湾文献馆奖项肯定后,7日推出《细说关西歷史人物》和《新竹县老戏院面面观》2部优质作品发表会,邀请万金莲、罗世维2位作者分享调查、记录及写作歷程,地方文史工作者也出席庆贺。
县长杨文科表示,《细说关西歷史人物》是万金莲花了10年时间完成,书中详细描写70位关西地区人物的丰功伟业;罗世维也花了10余年完成《新竹县老戏院面面观》,总结新竹县过去到现在各乡镇的老戏院,让大家缅怀过去歷史。
万金莲透过文献调查、耆老访谈,撰述清代、日据到战后关西地区的70位歷史人物,每个人的生命史都蕴含「家族、开垦、台湾史」3大元素。她感谢文化局有出版机制,大量保存新竹县的文史资产,成为文史工作者发表园地,也是歷史浪涛中的见证者。
罗世维分享田野调查过程中,因老戏院经营者、耆老已过世,有些人认为戏院没落、歇业,不是光荣的事而不愿多谈,资料收集不易,感谢文化局大力协助,让他完成这本书。
罗世维的家族曾在湖口老街开电影院,电影见证他的童年成长和最珍贵的回忆,他用10余年时间走访13乡镇市的电影院,详实记录51处映演空间从设置、发展、变迁、歇业、閒置到再利用的歷程。
他并观察分析戏院从早期现场演出「土生土长」的採茶戏、歌仔戏,到现在播放国际影片,留下从事戏院行业的经营者、辩士、放映师、演员等与戏院互动经验珍贵的纪录,见证台湾大眾生活娱乐变迁。
文化局长李安妤表示,万金莲的着作见证关西歷史发展和资源的开拓,更窥见关西地区的社会人文脉络,也是研究桃竹苗地区客家人的重要参考文献;罗世维的着作能藉由映演文化勾起大家的回忆,让戏院所在地居民穿越时空,重新认识自己生活空间的歷史。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