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战当前,民进党望之一副胜券在握,反映在辅选上却是黔驴技穷。只见近日蔡英文与赖清德助选主打的竟不是政绩牌,而是四处声张抗中保台,抹红蓝、白阵营,言必扯及九二共识并加以抹黑,熟悉的「不抹红就不会选」再度粉墨登场。蔡、赖对政绩无能的遮遮掩掩,用挑起意识形态对决来转移人民对于执政失望的焦点,完全无助于绿营选情,更可能危害台湾安全。

蔡、赖二人不断攻击九二共识,绿营人士向来声称九二共识不存在,是苏起等蓝营人士无中生有;甚至柯文哲也说九二共识在台没市场「应换个词」,彼此皆是为了狭隘的政党利益,选择否定九二共识的价值与存在的政治现实。

时任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处长包道格的解释是,美国官方和外交界不认为九二共识出卖台湾主权,而是两岸交往的现实妥协。包道格认为九二共识符合美、中与台湾的各自利益,如果否认九二共识则会带来不可预知的后果。简言之,包与美国自始未纠结于九二共识存在与否,而是採取务实态度肯认了其存在的必要性。

与九二共识是否存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歷史名词,则是美国的「门罗主义」。回顾门罗主义的歷史发展,1823年时任美国总统门罗发表的国会年度咨文表示,欧洲不能再把西半球视为征服或殖民的目标,开启了门罗主义的滥觞。

门罗主义并不是美国唯一创造出来,有着无须签订任何条约就能产生事实拘束力的政治名词。19世纪末,中国清朝国力衰弱,沦为欧日列强的次殖民地,为了让美国成为利益分配的受益国家,美国提出「门户开放」这个政治名词,最后成功使之成为各国不得不接受的政策。

门户开放根本不是国际条约,而是因为美国国力不断增强的现况,逼迫其它列强必须承认美国理应拥有的权力现实,选择承认并让其加入利益分配行列。

后来的美国总统罗斯福认为,门罗主义根本不是法律问题,而是政策问题,争辩门罗主义是否可当作是国际法的原则,简直是浪费生命。易言之,门户开放亦同,九二共识不也如此?

门罗提出当时,主张并未被定义为门罗主义,而是在多年后被创造出来的政治名词,从未经过他国的同意、签字。

与其争辩九二共识存在与否,更应正视门罗主义的提出与发展扩充过程中,随着当事国国力的增长,更可弹性化的强势主张对其更有利的权力声索,且往往超出主张初始的定义范围。随着中国大陆的实力发展,台湾往后必然会面临此一境地。

民进党与当下的赖清德,不时否定九二共识的存在,拒绝承认九二共识的政治价值,无视于我方的九二共识是在符合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之原则的宪法框架下,隐藏着各自表述的政治弹性,大陆对此事实上也默认了表述存在。

一旦倾独的赖清德当选,大陆极可能对台湾问题失去耐心。扬弃视九二共识是毒蛇猛兽存在的民进党,选择一个接受九二共识并持续维持模糊弹性的领导人,恐怕是台湾人居安思危下的唯一选择。(作者为自由撰稿者)

#赖清德 #门罗主义 #中国 #政治 #美国